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蘋果 供應商內幕

 蘋果在中國大陸供應商的工作環境惡劣時有所聞。紐約時報今天大篇幅揭發為蘋果製造、生產的代工廠如何壓榨員工,也揭開蘋果是如何視而不見的內幕。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今天以頭版轉內文,以兩個整版的大篇幅報導大陸血汗工廠內幕。

報導指出,過去10年,蘋果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規模最大、最成功的企業之一,但這樣的成功卻是許多勞工的血汗辛苦得來,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中工作,其中部分工作環境具有致命風險。

許多員工超時工作,有時一週7天都在工作,還被迫住在擁擠的員工宿舍中。有些人透露,他們被迫長時間站立工作,導致他們兩腿腫脹,幾乎無法行走。

美國勞工部所屬的國家職業安全衛生諮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前主席艾希佛德(Nicholas Ashford)表示,如果蘋果被警告卻沒有作為,應該予以譴責。但在一個將道德瑕疵視為企業經營慣例的國家裡,企業會利用這樣的「優勢」。

儘管蘋果高層多次表示已經改善工作環境,甚至制訂勞工安全維護標準化流程,但情況並未真的獲得改善。根據蘋果公布的報告指出,自2007年以來,超過一半的蘋果供應鏈廠商每年至少發生一起嚴重的勞工事件。

協助處理四川爆炸案的前鴻海富士康四川分公司管理人員李明齊(Li Mingqi,音譯)表示,蘋果從來不在乎除了改善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以外的事,勞工權益從來不是他們關切的重點。

報導說,惡劣的工作環境在去年引爆富士康員工的大規模抗議,但富士康發表聲明表示,完全依照標準工業流程與法令運作,富士康的工作環境絕非惡劣,也從未雇用童工、要求員工超時工作,或是將員工暴露在毒物危險中。

為了避免壓榨勞工的事件再度發生,蘋果加州總公司規劃一套標準作業流程,要求各供應商配合,並威脅如果廠商無法配合,被發現有類似事件發生,並且未能在90天內妥善解決,蘋果將終止雙方合作關係。

根據蘋果前高層的說法,從2007年開始,已經有15家供應鏈廠商因此遭到撤換。

報導表示, 蘋果給予供應商的毛利相當低廉,供應商只得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使用低廉卻品質不佳的化學藥品,或是要求員工增加工時、增加效率,而蘋果會回頭要求供應商繼續降價。

報導並指出,獲得蘋果訂單對許多供應商來說,等於是取得產品品質良好的保證,公司價值也會大為增加,但也由於蘋果嚴格要求供應商保密,許多廠商對工廠內部運作三緘其口,不透明的政策也讓工作環境的改善出現障礙,難窺真實現況。
 -----------------------------------------------------------
《紐約時報》于1月25日撰文,談及蘋果產品中的人力成本問題。文章認為,蘋果過於壓榨供應商的利潤,導致供應商為爭奪業務,不斷延長員工工時,無力改善員工工作條件。

全文如下:

去年5月一個星期五的晚上,蘋果製造商一家工廠爆炸。當員工從自助餐廳跑出來,只看到黑煙從窗戶冒出來。爆發的工廠用來打磨iPad外殼。當時兩名工人喪生,十多人受傷。

“你是賴小東(音譯:Lai Xiaodong)的父親嗎?”電話打到了賴小東鄰居家裏,打電話的人問了這麼一句話。6個月前,22歲的賴小東被轉移到成都工廠。那裏有全球最大、最快、最複雜的製造系統。該系統為蘋果及其他數百家企業生產設備,速度之快只能想像。

打電話的人告訴賴小東的父親:“你兒子有麻煩了,趕快到醫院來。”

在過去十年,蘋果成為全球最強大、最富有、最成功的企業,部分原因是它控制了全球製造。蘋果及其他高科技企業獲得了現代史不曾有過的創新速度。

不過,據這些工廠的內部人士透露,組裝iPhone、iPad和其他設備的員工卻在嚴酷條件下作業,這些都被勞工保護組織,也被蘋果披露過。

員工工作嚴重超時,有時一週七天,住在擁擠的宿舍裏。有時,員工站得太久,腿已腫脹,根本沒法工作。未達法定年齡的員工製造蘋果產品,一些蘋果供應商處理廢水不合理,還修改紀錄。

勞工保護組織說,更糟糕的是供應商無視員工健康。2年前,137名蘋果供應商員工因為使用有毒化學物質擦洗iPhone顯示屏受傷。7個月後,iPad工廠發生兩宗爆炸。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尼古拉斯·阿斯福德(Nicholas Ashford)說:“如果蘋果遭警告,卻沒有採取行動,那就應該被譴責。不過,道德上雖被討厭,但在商業活動上卻被接受,於是企業就利用了這一點。”

不只蘋果一家企業面臨供應鏈問題。戴爾、惠普、IBM、聯想、摩托羅拉、諾基亞、新力、東芝和其他企業的工廠也曾出現過類似問題。

一些蘋果現任及前任高管們說,最近幾年在改進工廠條件上有了明顯進步。蘋果有一套標準來解決勞工問題,包括安全保護和其他問題。蘋果一直在進行審核,當發現濫用,就會要求修正。

儘管如此,問題依然嚴重。蘋果審查的供應商中,2007年以來一半以上至少違反一項規定,有一些還違法。

富士康一位前員工李明奇(Li Mingqi)說:“蘋果只關心提高產品品質,降低製造成本,根本不關心其他。”今年四月李明奇被解雇,他起訴富士康解雇了自己。李明奇曾協助管理成都工廠,爆發就是發生在那裏。

李明奇說:“它們根本不關心員工福利。”

一些蘋果前高管說,在企業內也有一些未解決的爭議:高管想改進工廠內條件,但為了保持關鍵供應商的關係,快速推出新品,蘋果又會動搖。週二,蘋果公佈一財季財報,凈利達130.6億美元,營收463億美元。蘋果高管說,如果上海工廠可以生產更多產品,就可以有更好的業績。

其他企業高管也表示面臨相似的壓力。供應系統也並不完美,存在爭議,但如果進行大的調整會減緩創新速度。消費者希望新的、好的產品一年換一次。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蘋果前高管說:“四年前我們就知道蘋果一些工廠濫用勞工,它們現在還在繼續。為什麼?因為這個系統是為我們工作的。如果蘋果告訴他們別無選擇,供應商明天就會改變一切。如果一半的iPhone出問題,你認為蘋果還會讓供應商濫用勞工問題持續4年嗎?”

蘋果在自己的報告中說,它要求每一家發現濫用勞工現象的工廠調整,如果拒絕就終止合約。不過一些前蘋果高管私下透露,尋找新的供應商太費時間,成本也太高。富士康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可以大規模生產iPhone和iPad的企業。哈佛研究員懷特(Heather White)說:“因此蘋果不會離開富士康,也不會離開中國。當中有許多的合理性。”

2010年,在產業大會上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談及與供應商的關係。喬布斯當時還是蘋果的CEO,但10月去世。喬布斯說:“在理解供應鏈工作條件上,我真的認為蘋果做得最好,是我們行業中最好的,可能也是所有行業中最好的。”他還說:“你去那些工廠看看,它有餐廳、有電影院、有醫院、有泳池,作為一家工廠,它是很不錯的工廠。”

一位蘋果前高管說:“我們真的努力讓工廠更好些,但如果看到iPhone來自何處,人們還是會受到干擾。”

成都之路

2010年秋,就在iPad工廠爆炸後6個月,賴小東打包好衣服和畢業證。他告訴朋友,週末無法一起打撲克了,他向自己的老師說再見,他離開成都。

賴小東說服一位漂亮的護士學生成為自己的女友。他女友說想結婚,賴小東的目標是賺足夠的錢買套房子。

成都工廠為數百家企業製造產品,而賴小工為富士康工作。

賴小東所在的工廠生產蘋果iPad。當他進入工廠,擔任機器修理工作時,才發現到處是刺目的光。24小時換班不斷,工廠徹夜通明。不論何時,都有成千上萬員工站在組裝線上,或者坐在無靠背椅子上。一些工人的腿腫了,走路都不穩。工廠員工趙勝(Zhao Sheng)說:“很難站起來。”

墻上的旗子提醒12000名員工:“要麼為今天的工作努力,否則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根據蘋果的規定,員工每週工作不能超過60小時。但在富士康,一些員工工作更多。很快,賴小東每天工作12小時,每週6天,他的工資單可以作證。晚到的員工要寫悔過書,或者抄價目表。一位受訪者說:“不斷換班。”

由於有大學文憑,賴小東每天薪水22美元,包括加班費,這比許多人要高。一天結束後,他會回到小宿舍,裏面只能放張床、一個衣櫃和一張桌子,他沉迷于線上遊戲,如鬥地主。

這種宿舍算是好的,另外7000名員工住得更差些,有時20個人住在3個房間的公寓裏。

富士康在聲明中說:“所有組裝線員工都有定期休息,包括一個小時的午餐時間。”只有5%的組裝線員工要求站立完成任務。工作站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標準,員工有機會申請工作迴圈並獲得晉陞。聲明還說:“富士康有很好的安全紀錄,在工作條件、對待員工上,富士康一直努力做到行業領先。”

蘋果行為準則

2005年,蘋果高管在總部舉行特殊會議。其他企業制定行為準則約束供應商。蘋果也決定傚法。當年蘋果公佈了行為準則,要求“蘋果供應鏈的工作條件是安全的,員工應獲得尊重和尊嚴,製造程式應該對環境負責。”

次年,英國週日郵報(The Mail on Sunday)秘密到訪富士康深圳廠,它主要生產iPod。報道披露了員工長時間工作,住處擁擠等現象。蘋果高管相當震驚。一位前蘋果員工說:“蘋果真的有許多人,他們不知道有這種事。我們要想改變,馬上改變。”

蘋果審查了工廠,這是第一次審查,並要求改進。蘋果高管還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比如進行年度審查,首份報告于2007年披露。到去年,蘋果已經審查396家工廠。

蘋果公司承認一些工廠違反行為準則。比如,2007年,蘋果進行了30多次審查,三分之二的工廠存在員工一週工作超60小時現象,還有工廠使用15歲的員工。

接下來三年,蘋果進行了312次審查,每年都發現許多員工一週工作超6天,工時超規定。一些員工的工資低於最低標準。

去年,蘋果進行了229次審查。有些地方改進甚微,但重大違規數量降低。不過,在93家工廠中,至少一半員工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

一位知情的蘋果前高管說:“如果年復一年看到同樣的問題發生,就意味著公司忽略問題,而不是解決它。只要供應商承諾下次改進,蘋果就容忍違規。如果用業務來約束,重大違規就會消失。”

蘋果表示,如果審查發現違規,會要求供應商在90天內解決問題,並作出改變防止再度發生。蘋果在官網上表示:“如果供應商不願意改變,我們就中止關係。”

不過,這種威脅的嚴重性並不明朗。一位蘋果前高管說,在審計時也發現重大違規,但自從2007年以來只與不到15家供應商終止關係。

一位富士康前經理李明奇(Li MingQI)說:“一旦交易設定,富士康成為蘋果的授權供應商,蘋果就不會再對員工條件給予關注,也不會關心產品之上的事情。”李明奇在富士康深圳廠、成都廠工作7年,4月被迫離職。富士康對他的說法不認同,富士康稱:“富士康和蘋果對我們的員工福利都相當重視。”

蘋果的努力還是有一些成效。20011年蘋果供應商責任報告中寫道:“一些再次被審查的企業有所改進,工作條件更好了。”而且,蘋果審查的工廠不斷增加。

幾年前,蘋果發現一些工廠員工被迫支付“雇用費”,到去年,蘋果要求供應商退還670萬美元此類費用。蘋果聘請Impactt來負責供應商使用童工事宜。Impactt高管哈裏森(Dionne Harrison)說:“在阻止工廠使用未到法定年齡勞工上,蘋果是領先者。它們盡了一切努力。”

一些人卻不認同這看評價。BSR(企業社會責任組織,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一位顧問說:“數年來,我們一直告訴蘋果問題嚴重,並建議做出改變。他們不想提前處理問題,只是想避免一些尷尬。”

客戶需求

每個月,全球企業高管都到訪蘋果總部,或者邀請蘋果高管到訪自己的工廠,他們只有一個目標:成為供應商。

當蘋果對供應商特定產品和服務感興趣,供應商就會慶祝,開香檳,唱卡拉OK。

然後就是蘋果的調查。

蘋果一般會問供應商每個組件的成本,需要多少員工,工資的水準。蘋果高管想知道每一個財務細節。然後,蘋果計算自己要為組件付多少成本。許多供應商只有很微簿的利潤。

一些企業人士說,為了奪得訂單,供應商常常抄近路,換上廉價的化學品,提交低成本替代方案,或者迫使員工更快、更長時間工作。

一位幫助iPad作市場行銷的高管說:“為蘋果工作要想賺錢,唯一的辦法就是怎麼讓效率更高、讓產品更便宜。明年它們才會回來,並要求降價10%。”

2010年1月,勝華科技就曾引起員工不滿,因為它用有毒物質清洗iPhone顯示屏。

直到一年後,蘋果才談及此事。在供應鏈責任報告中,蘋果說它已經要求勝華科技使用正己烷,蘋果還說已經證實所有受影響員工已經成功治療,蘋果會繼續查看醫療報告,直到員工康復。

就在當月,《紐約時報》採訪了十多名受傷員工,他們卻表示沒有與蘋果、或者蘋果的中間人有過接觸,勝華科技向他們施壓,要求員工辭職,並用現金解決問題,使公司免於擔責。

6個月後,有報道稱蘋果明顯降低了給勝華科技的報價。

一位前蘋果高管說:“你可以制定你想要的一切規定,但如果不給供應商足夠的利潤,讓它們對員工好些,那麼一切都沒有意義。如果你壓榨利潤,就會迫使它們在安全上打折。”

勝華科技依然是蘋果重要的供應商之一。勝華科技在聲明中拒絕置評,只是說在經歷此事之後,公司採取足夠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公司會繼續確保員工福利,創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許多科技公司也在改進工廠條件。惠普供應鏈高管麥克馬洪(Zoe McMahon)說:“我們的供應商很開放。如果難以達到我們的預期,他們會告知,這會影響我們的決定。”

保密性影響工作條件改進

每年,在蘋果將發佈新品時,就會有各種傳言出爐。如果從蘋果手中獲得訂單,可以大幅增加企業價值,因為它代表企業的製造水準很高。不過,鮮有企業為此而自吹自擂:因為蘋果要求供應商簽定合同,要求承諾不洩露任何事情,包括合作關係。

缺乏透明度,這讓蘋果在計劃保密上做到滴水不漏。但也阻止了工作條件的改進。

本月,蘋果迫於壓力公佈了156家供應商名單。蘋果在報告中說,這些企業佔公司支付給供應商用來製造產品款項的97%。

不過,蘋果沒有披露其他數百家企業,這些企業並非真正與蘋果接觸,而是向供應商供應產品。供應商名單也沒有透露工廠位置,許多難以尋找。一家獨立監管機構表示,它們曾努力審查蘋果供應商,但沒法進入,因為蘋果不讓它們進入。

蘋果供應商責任集團前一名前高管說:“我們為此對話過數百次。全公司真的在推行行為準則。不過向下一級推進,真正變革,這與公司的保密性和業務目標不符,所以我們目前只能做這麼多。”一位前蘋果員工也說,一般來說,他們禁止捲入大多外部集團的事務。一位蘋果前高管說:“真的,保密性文化影響一切。”

英特爾高管Gary Niekerk說:“我們與外部企業對話,世界是複雜的,如果不與外部集團對話,會錯失許多東西。”

考慮到蘋果在全球製造的地位,如果進行激進變革,可能會完全顛覆業務。專注于企業責任的組織Enough Project高管Sasha Lezhnev說:“每家企業都想拉攏蘋果,如果它們造一台無衝突的iPhone,那就會改變科技。”

最終,一位蘋果前高管說,有一些週邊壓力會導致變革,蘋果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品牌,一些人認為,只要等到消費者要求海外工廠有更好的工作條件,或者有監管行動,巨變的動力是不足的。蘋果一些內部人士也認同這種觀點。

一位現任蘋果高管說:“要麼在舒適、對員工友好的工廠製造;要麼每年重新發明一次產品、讓它更好更快更便宜,但它需要按美國標準看來挑選工廠製造;二者只能選一個。就現在來說,用戶更關心新的iPhone,多過關心中國的工作條件。”

Black Eyed Peas LIVE Walmart Soundcheck



日本十大超雷人發明

Gwen Stefani in Cannes 2011

全球新聞自由

【聯合報╱中央社/專電】設在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25日公布去年全球新聞自由評比,台灣從前年的排名48上升到45,連續第二年排名上升。2009年台灣排名59。

台灣去年僅中華電信拒絕新唐人電視台衛星續約一事,受到無國界記者組織的關注。但後來中華電信承諾衛星續約,無國界記者組織對此表歡迎。

該組織表示,去年可以「鎮壓」一詞代表,審查和對記者的攻擊事件增加,但新聞自由也從未與民主緊密掛鉤,凸顯網路公民散布資訊的角色與地位。

連續10年公布全球新聞自由評比的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鎮壓公民自由等於鎮壓媒體自由,獨裁政權害怕資訊傳播,繼而損害政權,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

在179國的評比中,前5名分別是芬蘭、挪威、愛沙尼亞、荷蘭、奧地利,美國排名47,中共排174,為倒數第6名。最後5名依序是伊朗、敘利亞、土庫曼、北韓,由厄利垂亞(Eritrea)墊底。

中共去年加強審查與箝制網際網路、部落格自由。記者、部落客、異議人士入獄人數比其他國家還要多。

另外,西藏、內蒙古、新疆等少數民族抗爭行動持續受當局嚴厲鎮壓。派駐北京及上海的國際媒體受安全人員特別監視,隨時擔心簽證遭拒或驅逐出境。記者也被禁止採訪多數恐影響中共穩定或形象的事件。香港去年新聞自由惡化,逮捕、攻擊、騷擾等事件頻傳,排名驟降至第54。亞太地區沒有國家進入前10名,日本排名下滑到22,主要是政府在福島核電廠事件上限制記者太多。
--------------------------------------------------------
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eres)昨天公布最新全球新聞自由評比,中國大陸被排在174名,位居倒數第6。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在2011年至2012年全球新聞自由排行榜上,中國大陸僅高於厄利垂亞、北韓、土庫曼、敘利亞和伊朗。

報導說,自2002年起,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包含的國家和地區數目從139個增加到179個,但中國還是一直處於倒數前幾名的位置。

評比認為,敘利亞、伊朗和中國,「在過去一年中,因為害怕失去政權,這三個國家的當局似乎失去理智,進入某種恐怖的壓制螺旋中」。

此外,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中國大陸排名落後原因包括,「在中國,有著全世界最多的記者、部落格作者和網路不同政見者因其工作和言論入獄」;在過去的一年,中國當局也擴大輿論審查、官方宣傳,以及對網路的控制。

中共官方並在中國境內對於呼籲展開「中國茉莉花」行動者進行嚴厲鎮壓,大批抓捕網民和異議人士。

「在中國的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如西藏,內蒙古,新疆等,當地少數民族的抗議或者群體性事件,往往導致當局的嚴厲鎮壓。」

另外,組織並稱,在北京和上海,駐大陸的外國記者們常在安全部門的威脅下工作,官方以驅逐或撤銷記者簽證威脅,要求外國記者不得報導所謂可能危害中國穩定或者影響中國政府形象的新聞。

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富豪臉書

億萬富翁請注意!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瑞士軟體公司TIBCO將推出富豪的專屬臉書「Facebook for world leader」,給全球最有權勢的有錢人、名人、政治人物使用,但全球僅有200人能參加。

據了解,這個新式的私人社交網站將在本周登場,讓重量級人士能透過網路的專屬社群,彼此能找到朋友與同好、甚至合作伙伴;據悉,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茲和美國最富有的有錢人將應邀加入這個新網站。

報導指出,這個社群結合了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電子郵件(e-mail)與Skype等功能,結構封閉且安全,創辦人是印度出生的富商Vivek Ranadive(54歲)。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拉那迪夫(Vivek Ranadive)便表示,這個新社群的想法很簡單,目的是為世界菁英創造線上的封閉式社群,替他們的社交圈和商業網絡提供一個論壇。他也說,這樣的概念與功能亦會對國際災害有所助益,譬如日本海嘯的大災難,日本高層便可透過此論壇向全球尋求協助。

香港D&G事件

《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委員 黃碧雲》因為禁止市民在店外拍攝,引發港人怒火的意大利名牌商號DOLCE & GABBANA (D&G),終於在日前發表聲明「道歉」,指事件冒犯香港市民,向大眾衷心致歉,筆者之前也在該店外「留影」,抗議歧視港人。雖然該名店終肯低頭,但是很多網民都認為這遲來的「道歉」欠缺誠意,建議「活動繼續,相照影」。D&G這次終於感受到香港人的威力,世界著名品牌委實不明白港人的可愛可敬之處------愛自由、愛平等的決心,和透過網絡動員,一呼百應的威力。

香港自回歸後,政權向富商霸權傾斜日趨嚴重,衣食住行均與各大財團、各大地產商有著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間接關係。市民的每月支出均「進貢」給這些大財團、大地產商,港人為了生計,每天在拼命。放假到公園、街上走走,原來找個公共空間也不容易。有些明明是公眾地方,大型商場業主竟可以租出作「路演」之用,將廣場公共用地稍稍地「私有化」為商場業主的出租地。港鐵站內、月台上、扶手電梯旁、車廂內,巴士上的廣告和資訊,凡此種種皆無孔不入的商品廣告灌輸,香港市民無論在精神上和肉體上皆受到大大小小的商業行為的干擾和限制。

D&G這次事件,是從月初該品牌在廣東道店外擅自劃出禁止港人拍照區,店舖保安甚至表明只准內地人拍照,旋即引起全城公憤,使得連續兩個週日都有大批市民在店外示威,要求D&G道歉,這名牌店更要被迫「拉閘打佯」,白交了兩天租金。

D&G最不智的是,公然冒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兼且粗暴的傷害到港人的痛處。名店冒犯了的是港人愛自由、愛平等,和守法治的核心價值。在尖沙嘴廣東道上,只要我們遵守行人過路守則,在路上行走、不妨礙別人的情況下拍拍照不是問題,D&G在店外即不讓途人拍照則不知道是所依何法?名店所傷害的是,他們向港人耍弄「名店霸權」,香港市民平日已被各種各樣的霸權欺壓,沒有自由,豈能啞忍? 事件告訴這些名店,在香港開店,須要遵守法律,店鋪門外的地方就是公眾的空間,不要以為自己「門高狗大」,那就隨意禁止別人的拍攝權利,剝奪別人的自由。

這次事件也觸及港人的痛處,港人在自己的城市中生活,待遇竟比抵港的遊客差。大陸遊客可在商鋪前拍照,港人卻受阻撓。這是對港人身份及尊嚴的最赤裸的踐踏和蔑視,難怪惹起港人的怒火。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中國愈來愈多富起來的有錢人,因為具高消費能力,這些中國遊客不論去到哪裏,都會被視為「貴客」,連台灣、美國也要向這些中國「貴客」招手。相比之下,港人一下子便變成「港燦」了。在名店商人眼中,港人大多光看不買,很自然地變成不受歡迎的族類、被驅趕的對象。可是,香港不單是旅客的天堂,也是香港人的家園。名店街道不是旅客專用的,它也是港人生活所在地。況且任何人無論是否消費,也不應遭受不禮貌的對待。

際此送兔迎龍之際,向大家拜個年。衷心祝賀讀者網民:龍年大吉大利,港人順風順水!

20家最偉大科技公司

美國知名科技博客網站businessinsider根據對人類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程度,載文評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20家科技公司,這些上榜公司名單如下:

1、福特(Ford)
汽車真正是一項變革性的技術,福特引領著汽車技術。福特便著它的T型汽車及其生產線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

2、通用電氣(GeneralElectric)
通用電氣現在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一家金融工程公司,但該公司具有悠久而豐富的科技創新歷史。這可以追溯到1890年,當時托馬斯?愛迪生(ThomasEdison)創立了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EdisonGeneralElectricCompany)。來自通用電氣和愛迪生的技術非常豐富,如白熾燈、蒸汽機、電風扇、收音機、電視機以及風力渦輪機等。

3、蘋果(Apple)
蘋果開啟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PC時代,而現在又憑著它的智能手機iPhone和平板電腦iPad正在重新定義這一PC時代。過去15年來,蘋果一直在進行創新。

4、AT&T/貝爾電話公司(AT&T/TheBellTelephoneCompany)
的確,AT&T因其不佳的服務現在已經成為眾人一個出氣筒。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它曾是最早的電話公司。很難想象,沒有電話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生活。

5、微軟(Microsoft)
如果說蘋果開啟了消費者PC時代,那么微軟則是這個時代的普及者。微軟的軟件向全球90%以上的電腦提供動力,從歷史看,能夠達到微軟這個地步的科技公司可能少之又少。

6、英特爾(Intel)
英特爾發明了微處理器,使得個人電腦走向大眾。而在這之前,電腦體大笨重并且價格昂貴。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Moore)於1965年提出了著名的預言,后來這一預言被稱作摩爾定律(MooreLaw)。摩爾定律的內容是,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個定律所闡述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且仍不同尋常地準確,其正確性維持了30多年。

7、IBM
100年來,IBM一直是計算機行業的圖標,甚至在計算機發明之前就在賣技術。自那以來,IBM不斷地突破計算限制,從發明微小但卻超級強大的微處理器到眾所周知的超級電腦,IBM無處不在。

8、亞馬遜(Amazon)
杰夫?貝佐斯(JeffBezos)創立的亞馬遜最初只銷售書籍,后來擴展到什么都賣。現在,亞馬遜已經發展成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之一。亞馬遜提供的網絡服務使得許多初創公司更為容易地出道,亞馬遜推出的平板電腦成為蘋果有力的競爭對手,亞馬遜推出的e-Reader正在改變我們閱讀書籍的方式。

9、谷歌(Google)
谷歌的搜索引擎確實是互聯網不可缺少的。要是沒有谷歌,互聯網將變得混亂和無法理解。如果谷歌投資取得成效,該公司未來幾年內在這個榜單上的排名可能會更加靠前。

10、索尼(Sony)
索尼多年來一直是一家消費電子產品公司,該公司的卡式隨身聽Walkman和數碼隨身聽Discman都是革命性產品。

11、惠普(HP)
惠普誕生於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市愛迪生大街367號的一間簡陋車庫,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它啟動了硅谷的創新之路。

12、Facebook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使得人們在互聯網上能做許多事情,該網站已經向超過10億人提供服務,這是讓人難以相信的偉績。

13、寶麗萊(Polaroid)
我們將數字時代看成理所當然,但是寶麗萊膠片在任何時候都是最酷的技術之一。寶麗萊最早生產太陽鏡和以發明其他光學技術為主,二戰以后才轉向照相設備。1947年,寶麗萊創始人之一蘭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即時成相系統,一年后推出了一次成相相機和專用膠卷,當時轟動了整個世界。1950年代到1970年代,寶麗來一路順風,成為美國紅極一時的企業。1972年,寶麗萊生產出SX-70,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可直接“吐出自印相片”的照相機。當時有評論家寫道:“蘭德和他的公司再次發明了全新的造相過程。”

14、任天堂(Nintendo)
在其它公司取消巨大投入的同時,通過不斷地吸引其遊戲玩家,任天堂打造了一個巨大的視頻遊戲帝國。即使你不是一個遊戲玩家,你也已經聽說過《馬里奧》(Mario)和《口袋妖怪》(Pokémon)。

15、摩托羅拉(Motorola)
摩托羅拉發明了手機,這一點就為該公司被評成為上榜公司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16、施樂(Xerox)
施樂被評成為上榜公司,只是因為其成立的施樂帕克研究中心(XeroxParc)。施樂成立的這個研發實驗室,產生了鼠標和圖形用戶界面,這些使得蘋果和微軟后來才推出個人電腦。

17、AOL
AOL讓平常百姓認可互聯網,它使得大眾對網絡產生了最早的認識。

18、Palm
Palm通過它的PDA和手機,引領了智能手機時代。盡管該公司未能繼續創新,但是在它的時代該公司卻是一個科技成功的形象。

19、思科(Cisco)
路由器并不時髦,但它卻是互聯網骨干的組成部分,把信息流引向特定網絡上的特定電腦。在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所使用的這種路由器市場,思科處於壟斷地位和技術領先水平。

20、網景(Netscape)
網景瀏覽器是一款革命性產品,它使得人人都能使用網絡成為可能。網景瀏覽器最終被微軟的瀏覽器InternetExplorer所取代,但它卻開啟了硅谷巨大的科技熱潮。

臉書朋友不可靠? 研究:僅0.8%會伸援手

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上的朋友並不真誠?英國一個癌症支援組織調查發現,現代人平均每人有237位「臉書」好友,但當在現實生活中遇上困難,卻只有2人會願意伸出援手,約只有0.8%的比例。

這項英國研究訪問1000名18至35歲的受訪者,結果發現雖然每人平均有237位「臉書」朋友,但是當遇到困難時,每人平均只有2位「臉書」朋友願意幫忙,更有約13%的受訪者表示,當自己生活遇到困難時,沒有任何「臉書」朋友幫忙自己。

儘管這項新的研究認為「臉書」朋友並不可靠,但過去卻有許多人在危難中,靠「臉書」朋友幫忙度過難關的例子。

美、英皆有臉書好友助人案例

本月2日才有報導指出,1名38歲的美國男子布朗在「臉書」上急尋1枚活體腎臟,結果1名交情並不深的「臉書」朋友竟然慷慨捐腎,救了布朗;去年10月,英國1名獨居男子彼得,無預警在家因脊髓痙攣癱瘓,只能用鄰近的筆電上網到「臉書」求救,結果真有朋友看到「臉書」訊息,幫彼得叫救護車,讓他成功獲救。

臉書IPO 全美史上第6大

【記者陳穎芃/工商時報報導】今年美國IPO市場的頭號焦點無疑是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Renaissance資本公司分析師愛因洪恩(Nick Einhorn)預期臉書最快在第1季就會進行IPO,且IPO總規模可望躋身全美史上第6大。

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伯納夫(Josh Bernoff)表示:「臉書IPO案將是今年科技業最重大的金融活動。」愛因洪恩也預期,臉書很可能在第1季向美國證交所提交IPO申請文件,並在今年稍後掛牌交易。

Renaissance資本預期,臉書的IPO規模將達100億美元,將締造全美有史以來的第6大IPO案,規模介於電信業者AT&T的106.2億美元與卡夫食品的86.8億美元之間。

這將使臉書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和市值約1,030億美元的麥當勞規模相當,且遠勝過波音公司的540億美元。然而,相較於蘋果的3,760億美元及谷歌的2,090億美元市值則仍有一段差距。

Renaissance資本估計,去年臉書營收約50億美元,雖無法和蘋果的1,080億美元或谷歌的360億美元相提並論,但愛因洪恩認為包括社交網站在內等新創網路公司的市值不是如此輕易就能預測。

以去年上市的專業社交網站LinkedIn為例,該公司目前股價已明顯超越當初IPO時的價格,但同為熱門網路業者的團購折扣網站Groupon及社交遊戲業者Zynga股價卻不如IPO價格。

臉書創辦人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自8年前創業以來,已經讓網站用戶超越8億人。近日他接受PBS電視台專訪時雖表示,IPO「不是他會花太多時間思考的事情」,但他承認科技公司最重要的就是網羅全球最優秀的工程師與設計師,而達到目的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以股票或選擇權來吸引人才」。
----------------------------------------
對公眾來說,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是臉書的最受矚目的臉孔,但是在幕後,現年42歲、擁有哈佛MBA企管學位的臉書營運長雪莉‧桑德堡(Sheryl Sandberg)可能才是臉書最重要的商業代表。擁有八億用戶的臉書正在籌畫被視為史上最大的一次初始股上市,由於是臉書的營運長,又兼有哈佛商業學的背景,桑德堡將是這次歷史性初始股上市的推手。

為企業籌備初始股上市的紐約投資顧問公司「PrivCo」的執行長森姆‧哈馬德說,他相信桑德堡將會領導這次初始股上市,而不是查克柏格,因為華爾街的文化與高科技界大不相同,桑德堡出馬,將會令華爾街易於接受。

哈馬德還指出,由桑德堡出馬,將是由「哈佛MBA」作領導,而不是由「哈佛輟學生」(指查克柏格)所領導。

桑德堡的地位,可見於將於本周在瑞士達沃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的年會上,因為她是六名論壇共同主席之一。去年,富比世雜誌選了桑德堡為全球第五名最有權勢女性,財星雜誌也選她為第12名商界最有權勢的女性。

除在商界崛起,桑德堡還帶大兩個孩子,因此她是同時兼得事業與家庭的新偶像。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黛博娜‧葛魯恩菲說,桑德堡已成為新一波女性潮流的象徵。

矽谷科技界估計,2008年才加入臉書的桑德堡擁有1.25%的臉書股份,臉書準備於今年5月發行100億元初始股票,如果上市成功,桑德堡手中的股票將值12億5000萬元,她因此會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SOPA與PIPA法案

蘋果美國製?!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宴請矽谷高階主管時,問蘋果故執行長賈伯斯:iPhone可能移回美國做嗎?賈伯斯斬釘截鐵地回答:它們是回不來了。

歐巴馬的問題正好觸及蘋果的中心信念,不過蘋果把工作外包給海外代工廠,不只著眼於勞工成本較低的優勢。海外代工業者的規模和彈性,還有海外勞工的勤奮和技術,都遠遠超越美國,「美國製」不再是蘋果多數產品考慮的選項。

蘋果已成地表上最知名、最受尊崇、最多人仿效的一家大公司,其毫不鬆懈的營運技巧,是成功的部分秘訣。不過,讓歐巴馬和經濟學家與決策者氣惱的是,蘋果和許多高科技同業,不像其他知名企業在全盛時期會積極在美國創造就業機會。

通用汽車(GM)在1950年代僱用40萬名美國人,奇異(GE)1980年代在美國的員工也有數十萬大軍。蘋果目前在美國僱有員工4.3萬人,海外2萬人,但還有更多人為蘋果的代工廠工作:有70萬人在設計、建造和組裝iPad、iPhone和其他蘋果產品,但他們都是亞洲、歐洲等外國公司的員工。

白宮經濟顧問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就說,現在為何這麼難在美國創造中產階級的工作機會,蘋果正是最好的例證。如果這是資本主義的巔峰,那我們應該要擔心了。

蘋果高層主管表示,把產品委託海外製造商生產,是他們此刻唯一的選項。一名離職主管回憶道,多年前iPhone離上架不到幾周,在賈伯斯要求下,突然決定重新設計iPhone的螢幕,但組裝線如此一來得被迫撤換。新螢幕在午夜時分抵達那座亞洲工廠。

一名領班馬上從公司宿舍裡叫醒8,000名員工,每人分到一塊餅乾和一杯茶,然後被帶往工作區。半小時內一條兩班制的生產線啟動;96小時內那座工廠每天可產出逾1萬支iPhone。

那名主管說,他們的速度和彈性直叫人驚嘆,沒有一座美國工廠能比得上。

幾乎任何電子公司都有類似的故事,外包也早已成為數百種產業的常態,會計、法律服務、銀行、汽車製造和製藥,無一不外包。

曾任美國勞工部首席經濟學家的史蒂文森表示,美國企業過去曾覺得有義務支持美國勞工,即便從財務角度來看那不是最佳選項。如今獲利和效率才是王道。企業和另一派經濟學家則批評,上述想法未免太天真。企業主管指出,美國勞工是全世界教育程度最高,但這個國家訓練不出足夠的中階技術人才,供工廠使用。

蘋果多名主管私底下表示,世界已經改變,不能再用聘僱多少員工來衡量一家公司的貢獻。蘋果的成功也讓美國經濟受惠,只不過是藉由讓創業人士有更多機會和力量的方式,同時也為電信營運商和貨運等產業創造就業機會。

最後一個重點,提振失業率並不是他們的工作,「我們唯一的義務是竭盡所能做出最好的產品。」

蘋果之所以找亞洲代工廠代工,看上的不只是勞工成本較低廉。對科技公司而言,採購零組件和管理供應鏈,把零組件和服務從數百家公司湊在一起的成本,才是關鍵。
-------------------------------------------------------

蘋果應終止移動專利大戰的十大理由

美國IT網站eWeek今天撰文,列舉了蘋果應當終止移動專利大戰的十大理由。
似乎每周都能看到蘋果又起訴了哪家移動競爭對手,或者哪家移動競爭對手又起訴了蘋果之類的新聞。此後通常都會傳出某地法官的判決,裁定案件被告是否侵犯了某項專利。訴訟似乎永無休止。

目前的多數訴訟活動都是在蘋果和三星之間展開的。這兩家公司在移動市場的表現非常優異,並且都在威脅著對方的利益,但卻均未占據上風。但訴訟就此減少的概率似乎也很低。展望2012年,蘋果和三星似乎還將繼續在全球展開更多的訴訟大戰。

但這一切似乎該停止了。蘋果應當意識到,訴訟不會對其業務有任何幫助,該公司應當終止所有針對三星、摩托羅拉和其他競爭對手的移動專利侵權官司。這些官司會對蘋果及其行業地位構成傷害。原因如下:

1、無利可圖
如果發起訴訟能夠幫助蘋果獲得一些利益,的確有必要堅持下去。然而蘋果僅贏得了幾個初步禁令,其他官司則幹脆敗訴。如果蘋果尚未得到任何利益,未來幾個月也很難得到任何重大的有利判決。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幹脆現在就放棄訴訟呢?

2、成本高昂
盡管蘋果並未披露具體在這些訴訟上花費了多少成本,但有消息稱,該公司僅在針對HTC的一起訴訟中就花費了1億多美元。蘋果本可以利用這些錢來進行研發或實施並購,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資金。

3、破壞形象
企業有權通過專利侵權訴訟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但蘋果似乎是在使用訴訟獲取並保持競爭地位,排擠移動市場新秀。從歷史上看,微軟也曾經採取過這一舉措,並因此被視為恃強凌弱的典型。蘋果難道也想成為微軟嗎?肯定不想。

4、減少應訴
蘋果之所以參與到如此多的訴訟中,部分原因在於被告企業也對該公司發起了反訴。或許\當蘋果撤銷所有訴訟後,對方也會撤訴,概率應該很大。

5、增大並購成本
蘋果的專利侵權訴訟成本顯然很高,但也會導致蘋果為其他活動支付額外成本。例如,為了獲取更多專利,蘋果可能會從其他企業那里購買專利,或直接收購其他公司。這種情況經常發生,谷歌去年斥資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就是其中之一。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去年表示,此舉的目的就是為該公司謀求移動專利保護。

6、專利很容易繞過
這一點已經在很多訴訟中得以體現。例如,蘋果在澳大利亞暫時禁售了三星Galaxy Tab 10.1,但法官仍然給三星繞過這一專利的機會。三星此前已經多次嘗試過這種措施,而蘋果也被迫從頭再來。這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7、防御比進攻更好
在專利侵權官司中,防御比進攻更好。原告必須承擔舉証責任,而被告經常有空子可鑽。或許\蘋果會放棄已經發起的訴訟,並採取防御戰略。最終,其他企業將因為屢次敗北而不再起訴,而蘋果則可借此改善形象,可謂雙贏。

8、市場厭倦訴訟
有越來越多的訴訟被提交給全球各地的法院,不僅來自蘋果和三星,還有其他數不盡的移動企業,包括甲骨文、HTC、摩托羅拉和谷歌。這招致了消費者的厭倦。雖然專利訴訟一直都有,但如此多的訴訟集中爆發會導致消費者沒有安全感。消費者現在還沒有明確表示反對,但這種情況可能發生變化,蘋果最好能提前做好准備。

9、傷及其他商業合作
訴訟會極大地傷害企業與其他公司合作的能力。對蘋果而言,這一風險尤其之高。蘋果一直將三星作為移動設備的首要供應商,這兩家公司的合作關係目前仍然未受訴訟影響。但蘋果最近決定收購以色列閃存制造商Anobit的舉動似乎表明,這種情況將會變化。訴訟會對商業關係產生重大影響,蘋果是時候承認這一點,並採取措施了。

10、永無休止
在蘋果的訴訟中,最糟糕的一點是這些官司似乎永無休止。每起訴訟通常都要花費數月時間才能得到最終判決。即便如此,被告也有數月時間修正侵權產品。訴訟持續的時間越長,浪費的資源成本就越多。這簡直不可理喻,蘋果是時候放棄了。

世界最貴的熱狗

加拿大一家位於卑詩省溫哥華市的餐廳Dougie Dog,最近推出一款堪稱世界最貴的熱狗—「龍熱狗」(Dragon Dog),每條售價1百加幣(約3千1百元新台幣)。

這款「龍熱狗」之所以會如此昂貴,是因為裡頭所用的牛肉都是用「松露」和頂級橄欖油醃製過的日本神戶牛肉,並且還有新鮮龍蝦肉包覆其中。

但更為人為之驚豔的是,在熱狗的製作過程中,還灌注百年年份的路易13干邑白蘭地,這款酒目前的售價一瓶大約就要2千加幣(約6萬2千元新台幣)。

根據Dougie Dog餐廳老板洛夫(dougie luv)的說法,推出這款高價的「龍熱狗」,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創造出一種既頂級又不失原味的熱狗;而這款高價的「龍熱狗」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款售價超過3位數的熱狗。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永遠的沈主播



王若琳 - 親密愛人

Girls' Generation - Genie




原唱 Nathalie Makoma - I Just Wanna Dance 

柯達教我們的七件事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柯達相機價格便宜,軟片卻貴。柯達靠賣軟片發財,這跟電子產品的概念一樣,即軟體重於硬體。「富比世」雜誌指出柯達失敗帶給企業經營者的七個教訓:

一、必須開發新科技及新產品,不能固守風光時的經營理念。當世界已從類比式轉移到數位式時,柯達也必須轉變。

二、柯達最早發明數位相機,卻沒有堅持走下去。就像全錄雖發明了多項重要的資訊技術,但最後只有在雷射印表機上保有一席之地。柯達在數位相機製造方面始終拚不過日本廠商。柯達光有發明,卻沒有執行下去,仍然不夠。

三、柯達雖最先發明「照片分享」技術,但能像「臉書」一樣進入社群媒體,讓大家在線上分享經驗及照片?當然不能。業務的整個理念不同,經營模式也不同,企業的歷史及文化更不同。

四、多角化經營一旦跨足跟本業毫不相關的領域,結果通常不妙。就像柯達在一九八○年代進軍化工、浴室清潔劑及醫療檢驗設備等行業,只是在燒錢。

五、企業成功時的政策長期來看會成為障礙,例如柯達的醫療及年金福利。營收好時與員工分享經營成果很合理;但當營運情況惡化時,這些福利便成為公司無法承擔的負債,又不能不付。

六、企業還能賣兩個錢的時候就脫手,別想轉虧為盈。很少公司能做到,因為執行長及其他高階經理人也會失業。

七、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但大部分公司都很難接受這個宿命。柯達創辦人喬治.伊士曼在七十七歲時自殺,遺言是:「吾友,我的工作已經完成,還等什麼?」如果柯達在幾年前能夠如此,股東還能多分一些。

智慧型手機最愛拿來查餐廳

現在人人手拿智慧型手機,不過根據Google研究調查顯示,亞太地區18~29歲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比例,最常用來搜尋餐廳,而在台灣,使用者最愛拿來分享美食和旅遊。

根據Google在2011年舉辦了大規模的「行動星球」 (Our mobile planet)研究顯示,亞太地區18~29歲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中,新加坡以66%為最常使用於餐廳的搜尋,香港則是55%,澳洲與中國為40%。

在30~49歲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中,新加坡則以50%居首,香港以49%居次。而台灣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中使用餐廳搜尋佔了38%、旅行搜尋為35%。

這項統計驗證了,使用者已習慣使用APP取得生活消費資訊。另外,台灣的消費者除了透喜愛過智慧型手機搜尋之外,把美食及旅遊資訊與朋友分享的程度相當高。

現在就有業者就看準這個趨勢,針對網友生活需求,打造專屬平台,專門蒐集台灣各地餐廳與景點,一推出就吸引10萬人次下載,Android版更創下一天就下載超過1000次記錄,商機無限。

2011 全美最佳職場 Google第一

財星雜誌(Fortune)周四公布由該雜誌選出的全美100 家最佳職場的公司,總部設在山景城的Google名列第一。

Google去年被列為第四,今年攀升至第一。這家全球最大搜索引擎去年增聘了7000人,使公司的全球員工人數在2011年底時達到3萬2000人。

只有13年歷史的Google,向來以員工福利見稱,去年又在山景城的總部增設了一個4萬平方呎的員工公園,又提供Chevy Volts和Nissan Leafs電動車,供員工外出買午餐時免費使用。

不過Google說,他們贏得最佳職場的稱號,並非因為提供了多少「福利」,而是因為他們重視員工,把重點放在「人」的身上。

負責人際關係事務的資深副總裁拉斯茲洛‧波克說:「員工當然關心免費的食物和按摩,但是這些並不是Google文化的要素。」

據接受財星訪問的Google多名高層說,Google將員工當作是股東,讓每名員工都感到公司的透明化,甚至底層員工都感到受到尊重,每個人都覺得,可以對公司有所影響和作出貢獻。

雖然Google去年給所有員10%的加薪,又將女性員工的全薪分娩假期增至18周,但是Google的股價去年下半年仍上漲了20%。

不過,周四Google剛好宣布去年第四季的財報,由於業績不如預期,股價大跌了10%。

在100家最佳職場公司的名單中,灣區還有以下公司榜上有名:NetApp(第6,位於桑尼維爾)、Intuit(19、山景城)、Salesforce(27,舊金山)、Adobe(41,聖荷西)、Intel(46,聖他克拉拉)、Autodesk(52,聖拉菲)、以及Genentech(68,南舊金山)。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雅虎CEO楊致遠致員工的離職信

英文版
To: all yahoos

I wanted to address all of you on the news we’ve just announce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I have agreed to initiate a succession process for the ceo role of yahoo!. roy bostock, our chairman of the board, is leading the effort to identify and assess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consideration by the full board. the board will be evaluating and considering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ndidates and has retained heidrick and struggles to help in this effort.

I will be participating in the search for my successor, and i will continue as ceo until the board selects a new ceo. once a successor is named, i will return to my previous role as chief yahoo and continue to serve as a director on the board.

last june, i accepted the board’s request that i assume the ceo role to restructure and reposition the company as a whole in order to more effectively meet the fast-changing needs of both users and partners. since taking on the ceo role, i have had an ongoing dialogue with the board about succession timing. thanks in large measure to your tireless efforts, we have created a more open, competitive yahoo! and we believe the time is now right to transition to a new ceo who can take the company to the next level.

despit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e face, the fact remains that yahoo! is now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ny that is stronger in many ways than it was just 18 months ago. this only makes it all the more essential that we manage this opportunity to leverage the progress up to this point as effectively as possible. i strongly believe that having transformed our platform and better aligned costs and revenues, we have a unique window for the right ceo to take ownership over the next wave of mission-critical decisions facing the company.

all of you know that I have always, and will always bleed purple. i will always do what I think is right for this great company. while this step will be an adjustment for all of us, i know it’s the right one. i look forward to updating you on this process as soon as the board has developments to share, and will continue to do everything i can to make yahoo! fulfill its full potential.

中文版
致雅虎全體員工:

我想告訴大家我們剛剛宣佈的一個消息,公司董事會和我本人已經達成一致意見,開始為雅虎CEO一職尋找繼任人選。公司董事長羅伊·博斯托克(Roy Bostock)將領導尋找和評估可能候選人的工作。董事會將評估、考慮公司內部和外部的候選人,並已經聘請海德思哲國際諮詢公司提供諮詢幫助。

我也將參與到尋找繼任人選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擔任雅虎CEO直至董事會選出新的CEO。一旦任命新的CEO,我將重新恢復以前的職位,即雅虎酋長,並繼續擔任董事會董事。

去年6月,我接受董事會的請求,擔任雅虎CEO,對公司進行重組以便能夠更加有效地滿足用戶和合作夥伴快速變化的需求。自從接任以來,我與董事會就繼任時間不斷進行對話。得益於你們不知疲倦的努力,我們創建了一個更為開放、更具競爭力的雅虎,我們相信現在是把權力移交給新CEO的時候了,新任CEO將把雅虎帶向下一個旅程。

儘管我們面臨不利的外部環境,但事實沒有改變,雅虎現在是一家非常不同的公司,在許多方面比18個月前更加強大。這使得我們利用這個機會盡可能有效地促進公司發展更為必要。我非常相信這正在改變我們的平臺並更好地調配成本和營收。我們為新任CEO開放了一個獨特的窗口,領導公司通過下一波關鍵任務決策。

我的血液一直是紫色的(注:雅虎的LOGO是紫色的,楊致遠借此表達對雅虎的感情)。我將一如既往地做我認為有益於公司的事。雖然我的辭職對於大家而言都將是一次調整,但我知道這是正確的步驟。如果董事會就此事有任何進展,我希望儘快通知大家,我將繼續為雅虎盡我所能,展現雅虎的全部潛能。

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陳文茜:郭台銘&高希均









白孔雀

2011年美國唱片年度銷量總排行

特別的是自2004年亞瑟小子(Usher)的【Confessions】大賣798萬張後,唱片市場逐漸低靡不振,而愛黛兒宛如一顆原子彈般對市場造成極大影響,一舉成為這7年來銷售量最佳的歌手。

愛黛兒的第二張專輯【21】銷量達到582萬張,一舉奪下冠軍,截至目前為止,這張專輯在排行榜上只有一周跌出前5名,連續44個星期均維持於十名內,還曾拿下14周冠軍。而【21】的銷售量也比亞軍麥可布雷(Michael Buble)的聖誕大碟【Christmas】的245萬張銷售量高出2.38倍,但特別的是這張聖誕專輯雖是靠近年末發行,卻仍擊敗眾多天王天后創下傲人成績。

●2011美國專輯銷售量TOP 5

1.Adele-【21】 582萬張
2.Michael Buble-【Christmas】245萬張
3.Lady Gaga-【Born This Way】 210萬張
4.Lil Wayne-【Tha Carter IV】 192萬張
5.Jason Aldean-【My Kinda Party】 158萬張

●2011美國數位單曲下載量TOP 5
1.Adele-《Rolling in the Deep》 581萬次
2.LMFAO-《Party Rock Anthem》 547萬次
3.Katy Perryft.Kanye West-《E.T.》 483萬次
4.Maroon 5 ft. Christina Aguilera-《Moves Like Jagger》 411萬次
5.Pitbull ft. Ne-Yo、Afrojack、Nayer-《Give Me Everything》 387萬次

Soldiers Come Home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Umbrella 賺4.5億

幫Rihanna那一隻小雨傘〈Umbrella〉作詞的The Dream也揭露,由於此歌暴紅,從中獲利1500萬美金(約4.5億台幣),除以不到百字的歌詞,等於一字20萬美金(600萬台幣),令人咋舌。

嘻哈天王肯伊威斯特,最近突然當DJ當上癮,決定變成副業上夜店表演,但他刮盤一次3小時,酬勞高達100萬美金(3000萬台幣)。

此外,芭莉絲希爾頓向《FHM》雜誌坦承:「以我名字生產的相關周邊商品和服飾包包,打從2005年販賣到現在,7年來已經替我賺進13億美金(近400億台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