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不怎樣的50歲】一位中年失業主管的告白:人生不能重來,也沒有早知道

2003年7月某一天,辦公室的窗外陽光普照。我突然接到一通電話,自此宣告人生即將烏雲滿天。那是人事部門打來的電話,電話彼端請我隔天早上上班時,來找他的主管。任誰都知道,這絕非好事。去見人事主管時,心情沒有忐忑,因為一切都已了然於胸。她開門見山,希望我能自請辭職,美其名讓我未來去同業應徵時,不致尷尬,其實就是明示我,別想要資遣費。

我很清楚自己是職場鬥爭下的祭品,因為我的績效絕對不致淪此下場,但我沒有抗爭。因為我已厭煩證券承銷的工作,所以也決定不再去找別家上班了。戶頭有一千萬,房屋貸款已繳清,經濟壓力尚無太大疑慮。不過,家中還有妻子,以及三個仍在就學的子女,加上高齡的父母,敢說完全不惶恐,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離開人事部門,我就遞了辭呈。走出公司大門,警衛還是一如往常,對我微笑致意,我也點頭回禮,但終究還是嘆了口氣,因為一直以來都是人生勝利組的我,自此之後,就是人們眼中的魯蛇了。

失業–人生不能重來,也沒有早知道

被要求自請辭職,絕非晴天霹靂,因為有太多跡象在幾個月內都陸續出現了。春節尾牙就是第一支箭

當年尾牙辦在喜來登飯店,席開五十桌以上,又請到當今綜藝一姐陶晶瑩主持,不可謂不盛大。報到進場之後,才發現我們承銷部被安排在最後一排,這還不打緊,最難堪的是我們的桌子都在大柱子的後面,完全擋住了大家看舞台表演的視線。

我們承銷部是負責協助企業申請上市上櫃和募集資金,藉此賺取承銷手續費和包銷利得的業務單位。不過,當時正值網路泡沫徹底破滅,加上SARS重創國內經濟,導致股市行情一片低迷,而我們包銷的案子幾乎都跌破承銷價,可以說做一個案子就賠一個案子,虧損當然非常嚴重。

有一天,總經理很生氣地對我們說:「拜託你們別出去爭取任何案子了,你們乖乖待在辦公室,公司還不會虧那麼多。」這是多麼傷人的一句話啊!當時每一個案子的虧損都是以千萬來計算,整個部門一年虧了好幾億,當然連表演都不給我們看了。其實我們不是唯一賠錢的部門,負責接受客戶委託買賣股票的經紀部門,以及替公司直接在股市或債市進行投資的自營部門,虧損金額也不惶多讓,但他們只要抬出「大環境不佳」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能卸責,因此他們坐的位置比我們好多了,可以把舞台看得一清二楚。可憐承銷部卻不能拿來當擋箭牌,只能面柱喝悶酒。

尾牙後的兩個月,第二支箭射出來了。高雄分部有一天無預警裁撤了,同事到了辦公室,才知道從此必須回家吃自己。公司派保全緊盯同仁收拾私人物品,而且只給一個鐘頭的時間,收拾完畢,關燈關門結束營業,同時把鑰匙也給換了。我們這些在台北總公司上班的人乍聞消息,都錯愕不已。沒人敢打電話過去關心,後來也完全斷了連絡。總公司不可能完全裁撤,但找幾個人開刀,看來是免不了了。

其實,我早就心裡有數。部門主管前年離職留下的空缺,並沒有落在我的頭上。董事長選了另外一個同事當了代理主管,或許因為他在公司的資歷比我深。不過,我敢自豪地說,我在業界的名聲絕對比他響亮得多,因此當時很多業界的朋友都難以置信,我竟然會在主管競爭中摔了一大跤。他是董事長欽點的人選,因此要開刀一定不會針對他,那當然就是我了。我必須承認,我一點都不服他,因此言行上恐怕早就真情流露了。

第三支箭果然就不偏不倚射向了我。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或是早知道會有這種結果,我一定會好好收斂我的氣燄,不要太囂張,也不要自我感覺良好,因為一個人不會永遠得意。

我是在1988年,券商執照開放的那一年進入證券公司的。在這之前,只有十四家專業證券公司,其他都是隸屬於銀行的信託部。台灣人做什麼事都是一窩蜂,所以執照一旦開放,一兩年內就成立了好幾百家,因為實在太好賺了。其中還有很多是大戶自己成立的,他們心想既然要給別人賺手續費,那乾脆自己開一家公司自己賺,肥水不落外人田。

1990年,股市衝破一萬兩千點,卻碰到當時國內最大的投資吸金集團鴻源公司破產,自此股市狂瀉,直到兩千多點才止跌。我本來任職企劃部,當時市況慘澹,做再多行銷宣傳,也不會吸引投資人進場,所以就轉到新成立的承銷部工作,負責開拓企業上市和增資業務。

這個工作一做就做了十五年,直到被公司要求離職為止,可以說我人生最精華的階段,都奉獻給了承銷界。在這期間,我總共待過五家證券公司的承銷部。我不是離開這一家,才去下一家遞履歷表的。我是還在這一家工作,下一家的副總經理就經常打電話約我吃飯、喝咖啡。若我通通都答應,恐怕會去超過十家的證券公司。

我待的第一個承銷部在業界名不見經傳,從未有過送案經驗,每次爭取都直接被客戶第一輪就淘汰。後來好不容易,有家當時資本額只有三億的中小企業願意讓我們去做簡報。我靠著一句話打動董事長,讓我們接到了第一個上市主辦案。

我當時是這麼說:「報告董事長,您希望做一個大公司的小客戶?還是做一個小公司的大客戶?」董事長決定做後者,所以就成了我們第一個「大客戶」。這家公司後來一度是紡纖類的上市資優生。

一戰成名後,立刻引起業界的注意,許多大型承銷商開始對我展開挖角。我拒絕了一些,當然也接受了一些。在工作編號第三家的承銷商,我又打了一場漂亮的戰役。當時國營事業的民營化案件,完全是國民黨營承銷商(大華證券、中華開發)的囊中物。第一個非黨營承銷商拿下民營化案件的頭號戰將,就是我了。最有趣的是,在進簡報會場時,另一家承銷部副總經理居然趁機偷偷跟我說:「今天下午兩點,我們總經理要見你。」

除了國營事業的民營化案件外,我也是官股拍賣案的先行者,當時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的員工幾乎都聽過我的名號。這些彪炳戰功,讓我進了編號第五家的承銷商。最後,我也是在這一家跌落人生的谷底。

我所歷任的各家承銷部副總經理對我都有知遇之恩,所以我心甘情願為他們拚搏賣命。但是,我在最後一家部門主管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實在嚥不下這口氣,根本不想為這位新主管衝鋒陷陣。我承認,當時我的工作態度一定是相對消極,最後淪落此一下場,事後反省,也是咎由自取。但是,人生不能重來,也沒有早知道。

對岸漂泊7000多個日子後回台 他揭開當地官商往來面紗

記者徐珍翔/專訪

「一進到他的辦公室,裝潢很破舊,桌子至少用了一、二十年,都掉漆了,他看起來很樸素、很簡單,腳邊放著痰盂,桌上擺著溫水瓶,就算用當時的眼光看,也顯得非常落後,可是,他手上那枚印章值多少錢你知道嗎?」

這段被娓娓道來的,不只是回憶,更像是某個時代的縮影,這裡的「他」,或許指對岸的省級大官,也可能只是個小小鄉鎮的地方官。說著這段話的,是剛過59歲生日的王翔(化名),在對岸漂泊了7000多個日子後,終於在去年7月停下腳步,暫時歸根台灣,如今,他任職於某家客運公司,憑著勞力掙錢。

令人詫異的是,早在台灣首任民選總統李登輝高喊「戒急用忍」的1996年,王翔已西進大陸,那一年,習近平才剛升任中國共產黨福建省委員會副書記,台灣海峽甚至還有飛彈危機,「當時已經有很多同行過去,他們的報價都比我們低10%到15%,最後沒辦法,我們也只好跟著去了。」他說,這恐怕也是當時不少台廠被迫西進的背景之一。

剛開始,王翔受僱於台南一家沖壓廠,在協助老闆前往對岸勘查、選址、設廠後,2000年便輾轉跳槽至華碩建廠小組服務;當時,由於身上扛著台灣上市公司的招牌,又適逢中國官方高喊「築巢引鳳」口號,地方政府為衝刺政績,正拚了老命招商,紛紛巴著他不放,一時間,他可說是賺足了面子。

「那時候,胥口鎮一個負責招商業務的副書記,因為想要見我,就每天在飯店外面排隊,但坦白說,當時如果沒有提前兩個禮拜約,我是真的排不出時間,因為天天都有飯局。」王翔還說,當年他前往考察蘇州工業園區時,出面接待的可是中央一級官員。

不過,該名胥口鎮的副書記透過友人牽線,最終仍和王翔見上一面,後來更說服他擔任該鎮的高級經濟顧問,從2002年開始,便帶領12名陸籍員工,專責當地招商業務,「那時候,我培訓他們對商業的了解,他們則培訓我對蘇州市的了解。」

「我在蘇州,幾乎可以當導遊了!」王翔說,當1家企業好不容易湊齊大股東人數來到蘇州考察,多半不會只看1個地點,因此「事後打點」就顯得格外重要,「我當然不希望他到處去看嘛,最好就只看我這一個點,所以考察完以後,我們就幫他安排吃喝玩樂,把他的時間通通塞滿,這也是一種策略。」

憑著自己台灣人的身分,每當官員離場後,王翔總能輕易拉近與台商的距離,私下打聽出對方的真正心思,在接下來的6年時間裡,他不但成功招商引資逾1.2億美元,自己更是賺得荷包滿滿,這恐怕也是他有生以來最風光的一段日子了。

「當時年收入最高可以突破新台幣千萬元,不過坦白說,我的開銷也大啊!」王翔直言,由於地方政府並無太大實權,水、電仍是中央說了算,政策性優惠貸款要打通環節更要找對人,「你想單獨約銀行行長和台商吃飯,那不容易啊,他也會怕,但如果銀行行長收了我的錢,那又不一樣了。」算一算,他的交際應酬費用竟高達收入的3成。

「你可能還不了解當地生態,地方政府雖然可以答應台商很多事情,但實際上,他手上沒有任何權力。」見記者一臉不解,王翔接著說,就算地方政府出面向台商保證優惠貸款無虞,但貸款是銀行的事,政府根本管不著,其他像是電、水、消防、衛生、公安等業務,權責單位也都歸中央主管,「所以,他就不是人家真正老闆啊。」

對此,他的作法是,先花1個月時間打點官員,之後再送件過去,過程中吃飯喝酒自然不在話下,就連買包茶葉送人,常常撥開一看就是金子,直言許多官員的辦公室雖然簡陋,手上的印章卻價值不菲,「你不經過1個月的廝混,怎麼會知道他那一個章敲下去代表什麼意思?很可能你根本拿不到那個章。」

談著種種檯面上「不能說的秘密」,王翔顯得稀鬆平常,彷彿在當地早已司空見慣。談到特權,他還說,早年中國大陸還很歡迎台商,因此自己有過不少經驗,「有一次我要從江南到江北,正打算開車搭渡輪過江,結果現場大排長龍,沒想到,我旁邊的朋友跟我要了台胞證後就跑去最前面,過一會兒,就有一輛警車過來幫我們開道,一路護送到渡輪上去。」

不過,台商的榮景只持續到2008年,由於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於是中國大陸開始篩選廠商,官方對外來投資的政策也從「築巢引鳳」轉向「騰籠換鳥」,不僅提高進駐門檻,也限制產業類別,甚至得投資到一定金額才能取得相對應土地,王翔不禁抱怨:「以前不是,不但土地幫你灌水,錢不夠還幫你墊,現在做起來了嘛,就開始篩選,當年把台商當成寶啊,可現在又不要你了。」

即便如此,王翔靠著多年經營起來的人脈,仍找到一絲翻身機會,先與當時五大機箱業者談妥一筆需求量相當可觀的「鍍鋅鋼板」訂單,之後再找頗具規模的陸廠供貨,「我當時認為,這家工廠,未來有4到5成的產能會被我賣掉,我會是他最大的業務員。」他感嘆道,機箱廠每月需求至少2萬噸,原本自己估算可分配到7000噸左右,預計個人月收入將多達70萬人民幣,不過,即便雙方一早簽妥合同,終究還是落得一場空。

原來,隨著全球經濟衰退,中國大陸開始擴大內需市場,「當時的中國就像一個大吸盤,把全球的重要物資都吸進去,鋼鐵自然也不例外。」王翔說,在政府授意下,房地產市場開始蓬勃發展,導致當地本土鋼板供不應求,價格一路飆漲,最後甚至超過進口鋼板含稅價格,不但反常,也讓他整筆生意因此告吹。

「沒錯,我懂一點經濟,我看世界新聞,也自問很小心在布局了,可是只要局勢一來,擋都擋不住。」王翔坦言,經此一役,自己千萬積蓄已消耗殆盡,接下來的工作更是浮浮沉沉,考慮到當地經濟已大不如前,賺錢機會也越來越少,最後才決定返台,「其他領域我不敢講,但我的人際關係裡面,可以運用的確實越來越少了。」

被問到回台後的感想,王翔說,台灣已是成熟社會,能施展的空間本就有限,加上自己長年居住對岸,在台灣的人際關係可說是全部中斷,「現在回來,年紀也大了,又遇到經濟不景氣,工作就很不好找。」所幸,在退輔會協助下,他去年底已考取大客車駕照,如今服務於某家客運公司,每天從下午1點上工,一直到隔天凌晨1點左右才下班。

上從中國大陸政經情勢,下至地方名勝古蹟典故,瞧著王翔侃侃而談的模樣,實在很難想像他每天得待在公車上逾8個小時,用勞力換取每月5萬多元的薪金。被問到未來打算,他總算才說:「中國市場太大太大,若還有機會,一定要回去再拚一把,可是如果不成,最終還是得面對現實啊,對不對?」

楊丞琳 - 冷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