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羅振宇 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





七個主題分別是:

ㄧ、時間的朋友是不是一個好節目
二、當新知成為常識
三、保險套就像認知
四、當常識成為流行
五、當流行讓人忘了自己
六、時間的損友
七、自己的朋友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美、日、中電子產業的變革,是台灣未來寶貴的一課

越高階主管要越加的「模稜兩可」

1. 來自懷疑的福利(Benefit of Doubt)

身為高階主管,難免會聽到許多類似告狀的片面之辭。通常都是針對你的屬下,總會有些不利於他的消息傳過來給你;這時,你就必須給你屬下一個「來自懷疑的福利」(Benefit of Doubt)。

不要聽片面之詞,也就是對於你的屬下的批評和指控不要照單全收,一定要給他們一個自我解釋或澄清的機會;在還沒有聽到你的屬下解釋之前,不要對他們產生既定的立場、或是不好的印象。

也就是說,不可以未審先判。

2. 不要直接加入戰團(Don’t Jump into the Boxing Ring)

在工作環境裡,難免會碰到你的屬下之間、或是你的屬下和其他部門的員工之間,發生了不同的意見或矛盾。這種狀況有時候僅止於爭吵,有時候會撕破臉,有時候會雙方各執一詞,都來尋求你的支持。

這個時候,你千萬要小心、要注意:不要急著選邊站,更不要跳進拳擊台的繩圏裡,為保護你的屬下而跟對方交戰;就如同當教練的,也不能因為心急就跳上台去變成選手。

這時候即使你打贏了,人家說你官大權勢大、沒有風度地跳進戰爭裡,終究也是輸了;如果你跳進繩圈?還輸了,那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連作為一個高階主管的形象都喪失殆盡。

3. 優缺點是一體的兩面

有時候說真假論是非,可以很輕易的判斷並發現屬下的缺點。作為一個主管和領導,最重要的是是怎麼樣把員工的優點擴大發揮在工作上,而不是學著當一個心理醫師,去改善員工的缺點。

因為優點和缺點通常是一體的兩面,當你把員工的缺點糾正以後,很可能他的優點也就不見了。

我曾經碰到過許多能力非常強、擅於開疆闢土的員工;但是反過來,他們通常是粗枝大葉不重細節,因此也常常因為粗心大意,而犯下一些不應該犯的錯誤。

作為主管的你,能夠說真假辨是非,對於員工的優缺點心知肚明;但是你是否要黑白分明的跟員工計較到底呢?這就要靠你的智慧了。

4. 事有輕重緩急

過去的惠普公司為了給顧客一個很專業的形象,因此要求我們的業務人員一定要穿西裝打領帶,表示對客戶的尊重。

在80年代初期,我在台灣惠普剛剛晉升為第一線的業務經理;我屬下有一位非常能幹的業務人員,不但客戶滿意度很高,也經常達成、甚至超越業務目標。

這位業務人員有個怪癖,就是在穿黑色的西裝和深色皮鞋的同時,總是穿著一雙紅色的襪子;當我陪同他出去拜訪客戶的時候,每次坐下來交談,不僅我會被他的紅色襪子吸引注意力,我也注意到客戶的眼光也不時飄向那雙刺眼的紅襪子。

當時我是一個沒有什麼管理經驗的主管,認為我有責任去糾正他;於是我找他很嚴肅地坐下來談,並且要求他遵守惠普的服儀規定,盡量穿深色的襪子。

天曉得,惠普有什麼規定不允許員工穿色彩鮮艷的襪子;而我其實也不瞭解這雙紅襪子背後是否有過什麼故事。

在我跟這位業務談過之後,很明顯的,他的士氣下降了、業績也下降了,不到半年之後,他離開了公司。事後回想起來,我認為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至今也沒有機會跟他道歉。

5. 向上看或向下看

當我們剛加入一個大企業,用學歷敲開了金字塔最底層的大門以後,我們就很習慣向上看。向上看,主要是因為我們是最基層,二來是因為我們關心在主管心目中的表現和印象;向上看,就是看老闆們的臉色。

可是,隨著我們立下戰功,不斷地在金字塔中往上晉升,職位越來越高,權勢也越來越大;我們就必須要改變向上看的習慣,轉而向下看。

我們要瞭解,身為高層主管的我們,隨口講的一句話,都有可能對於低階的員工造成很大的影響;好的方面或許可以激勵他們,壞的方面是打擊了他們的信心、甚至影響到了他們的家庭。因此我們說話不可以不慎重。有時候保持一定的模糊空間,也是有必要的。

「舌頭雖然柔軟,傷人更甚於刀劍」。我的父親在我小的時候經常教訓我:「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意思就是永遠要為對方保留一個面子。

在今天的網路世界,年輕人罵人越來越沒有顧慮,常直白地罵人;再加上網路的傳播,它的威力那是刀劍可以比?殺傷力簡直可以和機關槍、大砲一樣。

身為一個跨國大企業的高層,嘴裡說出來的話,也必須非常的謹慎,因為殺傷力更甚於一般人。所以在今天的網路時代,回想起Alan Bickel關於「模糊」的這句話,心裡的認同和感觸更勝以往。

結語

其實,在企業環境裡,和在政府環境裡,許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回想起過去許多任總統和政府官員,他們也都犯了我在這篇文章裡面所提到的錯誤。

當犯錯的人職位越高,權勢越大的時候,造成的後果,更加令整個社會和國家動盪不安。或許我們的總統、官員、立法委員、政治人物,也都應該有他們的導師,來提醒他們注意這些事。

官大不見得學問大,官大更不見得就是各個領域的專家。這些官員的第一個身分,就是一個「人」;而只要是人,就會有私慾、就會犯錯,就需要有人來扮演他們的導師。

金融知識太難了?用奢侈品解釋讓你秒懂

1.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Primary&SecondaryMarket)

愛馬仕專門店直接銷售是一級市場;你把自己的愛馬仕賣給二手店鋪再銷售是二級市場。

2.期貨(Futures)

你預定一款Givenchy包,店員通知你到貨了,你去購買再銷售叫做實物交割(physical settlement);把你預定的貨賣給同行賺差價,叫做現金交割(Cash settlement)。

3、空頭交易(Short Sale)

客人需要一款Chanel包, 直接從同行那裡調貨一個賣給客人,說好過幾天還一個一樣的回去,過了幾天歐元匯率降了,以更便宜的價格買了一個包包還給同行。

4、停損(Stop Losses)

你去年發現Celine很好賣,買了幾個囤貨在家裡,結果今年賣不掉,於是只好降價賣出。

5、定向增發(PrivatePlacement)

你很喜歡一款YSL包,每次去都沒有貨,有天來了個代購,一次就買了20個。銷售商發現包包賣得很好,於是推出其它款式,並且調高價格,結果反應不佳、大量滯銷,最後只能降價,這是次貸的雛形。

6、衍生商品(Derivatives)

你去買Lady Dior,結果店員卻說,要你再買個晚宴包才肯賣給你。

7、市場監管(Regulation)

Chanel本來一個月可以買一個,結果變成了三個月才能買一個,本來可以護照複印件買,後來變成了需要護照原件。

8、量化寬鬆(Quantative Easing)

本來前幾年巴黎世家賣得很好,就規定一本護照只能買一個;後來突然沒有買氣,只好放寬限制可以任意購買。

9、垃圾債券(Junk Bond)

Coach生意太差,只好把展位一分為二給了Fendi,這叫債務重組;有一天Fendi接管Coach另外一半的櫃位,叫借殼上市(Back-door listing)。

10.利差交易(Carry Trade)

利差交易主要起源於從日本市場借貸比較低利率的日元,換成其他流通貨幣放在較高利率的市場套現,另外像是代購也算利差交易。

11、定價(Pricing)

你根據愛馬仕的皮質、顏色進行自由定價,在金融上叫做按市值計價(Mark to Market,通過網路交易叫做Exchange,然而你決定面交叫做場外交易(Over the counter OTC)。

12、結構性產品 (Structure Product)

你想買一個包,店員由於包很搶手不想賣給你,但是告訴你,你買點衣服我可以賣給你。

文章來源:用奢侈品給女生講金融,瞬間秒懂!

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HR最常用的20個面試問題及答案

       問題1:你為什麼想離開目前的職務?

  A.別的同仁認為我是老闆前的紅人,所以處處排擠我。
  B.調薪的結果令我十分失望,完全與我的付出不成正比。
  C.老闆不願授權,工作處處受限,綁手綁腳、很難做事。
  D.公司營運狀況不佳,大家人心惶惶。

  解答:超過一半的人事主管選擇C,其次為D。選擇C的回答,可以顯示應徵者的企圖心、能力強,且希望被賦予更多的職責。選擇D,則是因離職原因為個人無法改變的客觀外在因素,因此,面談者也就不會對個人的能力或工作表現,有太多的存疑。

  問題2:你對我們公司了解有多少?

  A.貴公司在去年裏,長達8個月的時間,都高居股王的寶座。
  B.貴公司連續3年被XX雜誌評選為“求職者最想進入的企業”的第一名。
  C.不是很清楚,能否請您做些介紹。
  D.貴公司有意改變策略,加強與國外大廠的OEM合作,自有品牌的部分則透過海外經銷商。

  解答:以D居多。道理很簡單,他們希望求職者對所申請的工作有真正的了解,而不僅僅是慕名而來。

  問題3:你找工作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為何?

  A.公司的遠景及産品競爭力。
  B.公司對員工生涯規劃的重視及人性化的管理。
  C.工作的性質是否能讓我發揮所長,並不斷成長。
  D.合理的待遇及主管的管理風格。

  解答:以C居多,因為公司要找工作表現好、能夠真正有貢獻的人,而非純粹慕名、求利而來的人。

  問題4:為什麼我們應該錄取你?

  A.因為我深信我比別人都優秀。
  B.因為我有很強烈的企圖心,想要與貴公司共同成長。
  C.您可以由我過去的工作表現所呈現的客觀數據,明顯地看出我全力以赴的工作態度。
  D.我在這個産業已耕耘了8年,豐富的人脈是我最大的資産。

  解答:這題理想的回答是C。你如何讓對方看到你的好?單憑口才,是很難令對方信服的,因此,從履歷表內容或之前的回答內容中,如果能以客觀數字、具體的工作成果,來輔助説明,是最理想的回答。

  問題5:請談談你個人的最大特色。

  A.我人緣極佳,連續3年擔任福委會委員。
  B.我的堅持度很高,事情沒有做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絕不罷手。
  C.我非常守時,工作以來,我從沒有遲到過。
  D.我的個性很隨和,是大家公認的好好先生。

  解答:這題理想的回答是B。A、C、D雖然都表示出應徵者個性上的優點,但只有B的回答,最能和工作結合,能夠與工作表現相結合的優點、特質,才是面談者比較感興趣的回答。

  問題6:“請你自我介紹一下”。

  思路:1、這是面試的必考題目。
  2、介紹內容要與個人簡歷相一致。
  3、表述方式上儘量口語化。
  4、要切中要害,不談無關、無用的內容。
  5、條理要清晰,層次要分明。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寫好背熟。

  問題7:“談談你的家庭情況”

  思路:1、況對於了解應聘者的性格、觀念、心態等有一定的作用,這是招聘單位問該問題的主要原因。
  2、簡單地羅列家庭人口。
  3、宜強調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
  4、宜強調父母對自己教育的重視。
  5、宜強調各位家庭成員的良好狀況。
  6、宜強調家庭成員對自己工作的支持。
  7、宜強調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

  問題8:“你有什麼業餘愛好?”

  思路:1、業餘愛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應聘者的性格、觀念、心態,這是招聘單位問該問題的主要原因。
  2、最好不要説自己沒有業餘愛好。
  3、不要説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覺不好的愛好。
  4、最好不要説自己僅限于讀書、聽音樂、上網,否則可能令面試官懷疑應聘者性格孤僻。
  5、最好能有一些戶外的業餘愛好來“點綴”你的形象。

  問題9:“你最崇拜誰?”

  思路:1、最崇拜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應聘者的性格、觀念、心態,這是面試官問該問題的主要原因。
  2、不宜説自己誰都不崇拜。
  3、不宜説崇拜自己。
  4、不宜説崇拜一個虛幻的、或是不知名的人。
  5、不宜説崇拜一個明顯具有負面形象的人。
  6、所崇拜的人人最好與自己所應聘的工作能“搭”上關係。
  7、最好説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質、哪些思想感染著自己、鼓舞著自己。

  問題10:“你的座右銘是什麼?”

  思路:1、座右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應聘者的性格、觀念、心態,這是面試官問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
  2、不宜説那些引起不好聯想的座右銘。
  3、不宜説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銘。
  4、不宜説太長的座右銘。
  5、座右銘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種優秀品質。
  6、參考答案——“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問題11:“談談你的缺點”

  思路:1、不宜説自己沒缺點。
  2、不宜把那些明顯的優點説成缺點。
  3、不宜説出嚴重影響所應聘工作的缺點。
  4、不宜説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點。
  5、可以説出一些對於所應聘工作“無關緊要”的缺點,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點,從工作的角度看卻是優點的缺點。

  問題12:“談一談你的一次失敗經歷”

  思路:1、不宜説自己沒有失敗的經歷。
  2、不宜把那些明顯的成功説成是失敗。
  3、不宜説出嚴重影響所應聘工作的失敗經歷。
  4、所談經歷的結果應是失敗的。
  5、宜説明失敗之前自己曾信心白倍、盡心盡力。
  6、説明僅僅是由於外在客觀原因導致失敗。
  7、失敗後自己很快振作起來,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面對以後的工作。

  問題13:“你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

  思路:1、面試官試圖從中了解你求職的動機、願望以及對此項工作的態度。
  2、建議從行業、企業和崗位這三個角度來回答。
  3、參考答案——“我十分看好貴公司所在的行業,我認為貴公司十分重視人才,而且這項工作很適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問題14:“如果我錄用你,你將怎樣開展工作?”

  思路:1、如果應聘者對於應聘的職位缺乏足夠的了解,最好不要直接説出自己開展工作的具體辦法。
  2、可以嘗試採用迂迴戰術來回答,如“首先聽取領導的指示和要求,然後就有關情況進行了解和熟悉,接下來制定一份近期的工作計劃並報領導批准,最後根據計劃開展工作。”

  問題15:“與上級意見不一致時,你將怎麼辦?”

  思路:1、一般可以這樣回答“我會給上級以必要的解釋和提醒,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服從上級的意見。”
  2、如果面試你的是總經理,而你所應聘的職位另有一位經理,且這位經理當時不在場,可以這樣回答:“對於非原則性問題,我會服從上級的意見,對於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問題,我希望能向更高層領導反映。”“應屆畢業生缺乏經驗,如何能勝任工作?”

  問題16:“我們為什麼要錄用你?”

  思路:1、應聘者最好站在招聘單位的角度來回答。
  2、招聘單位一般會錄用這樣的應聘者:基本符合條件、對這份共組感興趣、有足夠的信心。
  3、如“我符合貴公司的招聘條件,憑我目前掌握的技能、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餓適應能力及學習能力,完全能勝任這份工作。我十分希望能為貴公司服務,如果貴公司給我這個機會,我一定能成為貴公司的棟樑!”

  問題17:“你能為我們做什麼?”

  思路:1、基本原則上“投其所好”。
  2、回答這個問題前應聘者最好能“先發制人”,了解招聘單位期待這個職位所能發揮的作用。
  3、應聘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了解,結合自己在專業領域的優勢來回答這個問題。

  問題18:“你是應屆畢業生,缺乏經驗,如何能勝任這項工作?”

  思路:1、如果招聘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應聘者提出這個問題,説明招聘單位並不真正在乎“經驗”,關鍵看應聘者怎樣回答。
  2、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最好要體現出應聘者的誠懇、機智、果敢及敬業。
  3、如“作為應屆畢業生,在工作經驗方面的確會有所欠缺,因此在讀書期間我一直利用各種機會在這個行業裏做兼職。我也發現,實際工作遠比書本知識豐富、複雜。但我有較強的責任心、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而且比較勤奮,所以在兼職中均能圓滿完成各項工作,從中獲取的經驗也令我受益非淺。請貴公司放心,學校所學及兼職的工作經驗使我一定能勝任這個職位。”

  問題19:“你希望與什麼樣的上級共事?”

  思路:1、通過應聘者對上級的“希望”可以判斷出應聘者對自我要求的意識,這既上一個陷阱,又上一次機會。
  2、最好回避對上級具體的希望,多談對自己的要求。
  3、如“做為剛步入社會新人,我應該多要求自己儘快熟悉環境、適應環境,而不應該對環境提出什麼要求,只要能發揮我的專長就可以了。”

  問題20:“您在前一家公司的離職原因是什麼?”

  思路:1、最重要的是:應聘者要使找招聘單位相信,應聘者在過往的單位的“離職原因”在此家招聘單位裏不存在。
  2、避免把“離職原因”説得太詳細、太具體。
  3、不能摻雜主觀的負面感受,如“太幸苦”、“人際關係複雜”、“管理太混亂”、“公司不重視人才”、“公司排斥我們某某的員工”等。
  4、但也不能躲閃、回避,如“想換換環境”、“個人原因”等。
  5、不能涉及自己負面的人格特徵,如不誠實、懶惰、缺乏責任感、不隨和等。
  6、儘量使解釋的理由為應聘者個人形象添彩。
  7、如“我離職是因為這家公司倒閉。我在公司工作了三年多,有較深的感情。從去年始,由於市場形勢突變,公司的局面急轉直下。到眼下這一步我覺得很遺憾,但還要面對,重新尋找能發揮我能力的舞臺。

”同一個面試問題並非只有一個答案,而同一個答案並不是在任何面試場合都有效,關鍵在於應聘者掌握了規律後,對面試的具體情況進行把握,有意識地揣摩面試官提出問題的心理背景,然後投其所好。(完)

離岸風機與發電廠的建造過程


HP大中華區總裁─孫振耀 退休感言(轉載)

一、關於工作與生活

  我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我見過的40歲附近的外企經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後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並非個人的成功,西門子的確比國美大,但並不代表西門子中國經理比國美的老闆強,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而進外企的人往往並不能很早理解這一點,把自己的成功90%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外企公司隨便換個中國區總經理並不會給業績帶來什麼了不起的影響。好了問題來了,當這些經理人40多歲了,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麼出眾,作為外企公司的老闆,你會怎麼選擇?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強幹精力沖沛的年輕人,有的是,為什麼還要用你?
  
  從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的工作軌跡,二三十歲的時候,生活的壓力還比較小,身體還比較好,上面的父母身體還好,下面又沒有孩子,不用還房貸,也沒有孩子要上大學,當個外企小白領還是很光鮮的,掙得不多也夠花了。但是人終歸要結婚生子,終歸會老,到了40歲,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藥,要有人看護,自己要還房貸,要過基本體面的生活,要養小孩…那個時候需要掙多少錢才夠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並不能說明什麼。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不太贊成過於關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沒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這在剛剛出校園的學生中間是很常見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這好比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和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不同的是,這次比賽沒有職業選手,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堅持不到終點,大多數人最後是走到終點的,只有少數人是跑過終點的,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去搶領先的位置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剛進社會的時候如果進500強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資,有些特別技術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問題是,5年以後拿多少?估計5k-10k了不起了。起點雖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後面的年輕人追趕的壓力越來越大。
  
  我前兩天問我的一個銷售,你會的這些東西一個新人2年就都學會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卻只是你的一半,到時候,你怎麼辦?

  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體育比賽,有初賽、復賽、決賽。初賽的時候大家都剛剛進社會,大多數都是實力一般的人,這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很快就能讓人脫穎而出,於是有的人二十多歲做了經理,有的人遲些也終於贏得了初賽,三十多歲成了經理。然後是復賽,能參加復賽的都是贏得初賽的,每個人都有些能耐,在聰明才智上都不成問題,這個時候再想要勝出就不那麼容易了,單靠一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看上去贏得復賽並不容易,但,還不是那麼難。因為這個世界的規律就是給人一點成功的同時、讓人驕傲自滿,剛剛贏得初賽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贏得的僅僅是初賽,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大多數人都會驕傲自滿起來,認為自己已經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學習了,他們會認為之所以不能再進一步已經不是自己的原因了。雖然他們仍然不好對付,但是他們沒有耐性,沒有容人的度量,更沒有清晰長遠的目光。就像一隻憤怒的鬥牛,雖然猛烈,最終是會敗的,而贏得復賽的人則象鬥牛士一樣,不急不躁,跟隨著自己的節拍,慢慢耗盡對手的耐心和體力。贏得了復賽以後,大約已經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職業經理人了,當上了中小公司的總經理,大公司的副總經理,主管著每年幾千萬乃至幾億的生意。
  
  最終的決賽來了,說實話我自己都還沒有贏得決賽,因此對於決賽的決勝因素也只能憑自己的猜測而已,這個時候的輸贏或許就像武俠小說裏寫得那樣,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對方犯錯了,要想輕易擊敗對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渾身解數,還需要一點運氣和時間。世界的規律依然發揮著作用,贏得復賽的人已經不只是驕傲自滿了,他們往往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有些人的脾氣變得暴躁,心情變得浮躁,身體變得糟糕,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在決賽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擊敗,等著別人被自己擊敗。這和體育比賽是一樣的,最後高手之間的比賽,就看誰失誤少誰就贏得了決賽。


二、 根源
  你工作快樂麼?你的工作好麼?

  有沒有覺得幹了一段時間以後工作很不開心?有沒有覺得自己入錯了行?有沒有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有沒有覺得工作像一團亂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種痛苦?有沒有很想換個工作?有沒有覺得其實現在的公司並沒有當初想像得那麼好?有沒有覺得這份工作是當初因為生存壓力而找的,實在不適合自己?你從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麼?你每天開心麼?

  天涯上憤怒的人很多,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不快樂?你為什麼憤怒?

  其實,你不快樂的根源,是因為你不知道要什麼!你不知道要什麼,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麼,你不知道追求什麼,所以你什麼也得不到。

  我總覺得,職業生涯首先要關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麼?大多數人大概沒想過這個問題,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錯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對於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幾年重來一次找工作的過程麼?你想每年都在這種對於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過麼?不想的話,就好好想清楚。飲鴆止渴,不能因為口渴就拼命喝毒藥。越是焦急,越是覺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饑不擇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敗,你的經歷越來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著你的簡歷就皺眉頭。於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只能哀歎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時,只能到天涯上來發洩一把,在失敗者的共鳴當中尋求一點心理平衡罷了。大多數人都有生存壓力,我也是,有生存壓力就會有很多焦慮,積極的人會從焦慮中得到動力,而消極的人則會因為焦慮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須在壓力下做出選擇,這就是世道,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
  
  一般我們處理的事情分為重要的事情和緊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會常常去做緊急的事情。比如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則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鍛煉身體保持健康,就會常常為了病痛煩惱。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麼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會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緊急的事情給人的壓力比較大,迫使人們去趕緊做,相對來說重要的事情反而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大多數人做事情都是以壓力為導向的,壓力之下,總覺得非要先做緊急的事情,結果就是永遠到處救火,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隊一樣忙碌痛苦,也是因為工作中沒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說自己活在水深火熱為了生存顧不上那麼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難是當初你們沒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結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們還是因為急於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麼或許將來要繼續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結果。

  我始終覺得我要說的話題,沉重了點,需要很多思考,遠比唐笑打武警的話題來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沒有輕鬆的成功,成功,要付代價。請先忘記一切的生存壓力,想想這輩子你最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最要緊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麼。


三、什麼是好工作

  當初微軟有個唐駿,很多大學裏的年輕人覺得這才是他們嚮往的職業生涯,我在清華bbs裏發的帖子被這些學子們所不屑,那個時候學生們只想出國或者去外企,不過如今看來,我還是對的,唐駿去了盛大,陳天橋創立的盛大,一家民營公司。一個高學歷的海歸在500強的公司裏拿高薪水,這大約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問題是,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在做這個夢,好的職位卻只有500個。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歡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歡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認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們在比較好的寫字樓,這是你想要的麼?他們出差住比較好的酒店,這是你想要的麼?別人會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這是你想要的麼?那一切都是給別人看的,你幹嗎要活得那麼辛苦給別人看?另一方面,他們薪水福利一般,並沒有特別了不起,他們的晉升機會比較少,很難做到很高階的主管,他們雖然厭惡常常加班,卻不敢不加班,因為“你不幹有得是人幹”,大部分情況下會找個臺灣人香港人新加坡人來管你,而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你想清楚了麼?500強一定好麼?找工作究竟是考慮你想要什麼,還是考慮別人想看什麼?

  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都到美國了,甚至畢業這麼多年了,還有人最近到國外去了。出國真的有那麼好麼?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還是在博士、博士後、訪問學者地掙扎著,至今只有一個正經在一個美國大學裏拿到個正式的教職。國內的教授很難當麼?我有幾個表親也去了國外了,他們的父母獨自在國內,沒有人照顧,有好幾次人在家裏昏倒都沒人知道,出國,真的這麼光彩麼?就像有人說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覺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總想找到那個最好的,可是,什麼是最好的?你覺得是最好的那個,是因為你的確瞭解,還是因為別人說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對於別人是最好的,對於你也一定是最好的麼?

  對於自己想要什麼,自己要最清楚,別人的意見並不是那麼重要。很多人總是常常被別人的意見所影響,親戚的意見,朋友的意見,同事的意見……問題是,你究竟是要過誰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續集,也不是兒女一生的前傳,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對自己的一生負責,別人無法也負不起這個責任。自己做的決定,至少到最後,自己沒什麼可後悔。對於大多數正常智力的人來說,所做的決定沒有大的對錯,無論怎麼樣的選擇,都是可以嘗試的。比如你沒有考自己上的那個學校,沒有入現在這個行業,這輩子就過不下去了?就會很失敗?不見得。

  我想,好工作,應該是適合你的工作,具體點說,應該是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的工作,你或許應該以此來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規模,外企還是國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來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賺錢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還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麼,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麼,你就永遠也不會找到好工作,因為你永遠只看到你得不到的東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經在你的身邊,只是,你還沒有學會珍惜。人們總是盯著得不到的東西,而忽視了那些已經得到的東西。


四、普通人

  我發現中國人的勵志和國外的勵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國的勵志比較鼓勵人立下大志願,臥薪嚐膽,有朝一日成富成貴。而國外的勵志比較鼓勵人勇敢面對現實生活,面對普通人的困境,雖然結果也是成富成貴,但起點不一樣,相對來說,我覺得後者在操作上更現實,而前者則需要用999個失敗者來堆砌一個成功者的故事。

  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這件事是很準的。因此,我們不會買彩票中500萬,我們不會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我們不會坐飛機掉下來,我們當中很少的人會創業成功,我們之中有30%的人會離婚,我們之中大部分人會活過65歲……

  所以請你在想自己要什麼的時候,要得“現實”一點,你說我想要做李嘉誠,抱歉,我幫不上你。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這種人,是靠命的,看我寫的這篇文章絕對不會讓你成為他們,即使你成為了他們,也絕對不是我這篇文章的功勞。“王侯將相甯有種乎”但真正當皇帝的只有一個人,王侯將相,人也不多。目標定得高些對於喜歡挑戰的人來說有好處,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反而比較容易灰心沮喪,很容易就放棄了。

  回過頭來說,李嘉誠比你有錢大致50萬倍,他比你更快樂麼?或許。有沒有比你快樂50萬倍,一定沒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樂一兩倍,甚至有可能還不如你快樂。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是和別人比賽,比誰要得更多更高,比誰的目標更遠大。雖然成為李嘉誠這個目標很宏大,但你並不見得會從這個目標以及追求目標的過程當中獲得快樂,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須聽聽你內心的聲音,尋找真正能夠使你獲得快樂的東西,那才是你想要的東西。

  你想要的東西,或者我們把它稱之為目標,目標其實並沒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為自己的目標沒有別人遠大而不好意思,達到自己的目標其實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樂卻是一樣的。我們追逐成功,其實追逐的是成功帶來的快樂,而非成功本身。職業生涯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被攀比的心態蒙住眼睛,忘記了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忘記了是什麼能使我們更快樂。

  社會上一夜暴富的新聞很多,這些消息,總會在我們的心裏面掀起很多漣漪,漣漪多了就變成驚濤駭浪,心裏的驚濤駭浪除了打翻承載你目標的小船,並不會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我們這些普通人既沒有當賊的勇氣,又缺乏當賊的狠辣絕決,雖然羡慕吃肉,卻更害怕挨揍,偶爾看到幾個沒挨揍的賊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動,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賊,卻也不敢。

  我還是過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樂,至少,晚上睡得著覺。


五、跳槽與積累

  首先要說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個性,天涯上或許會有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叫好,煤氣公司電話公司不會因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免了你的帳單。當你很帥地炒掉了你的老闆,當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帳單還是要照付,只是你賺錢的時間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沒人受損失。

  我並不反對跳槽,但跳槽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頻繁跳槽的後果是讓人覺得沒有忠誠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現在很多人從網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網站常常給人出些餿主意,要知道他們是盈利性企業,當然要從自身盈利的角度來考慮,大家越是頻繁跳槽頻繁找工作他們越是生意興隆,所以鼓動人們跳槽是他們的工作。所以他們會常常告訴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報”又是“讚歎自由奔放的靈魂”。至於是否會因此讓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決問題,是否更加開心,那個,他們管不著。

  要跳槽肯定是有問題,一般來說問題發生了,躲是躲不開的,很多人跳槽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開心,如果這種不開心,在現在這個公司不能解決,那麼在下一個公司多半也解決不掉。你必須相信,90%的情況下,你所在的公司並沒有那麼爛,你認為不錯的公司也沒有那麼好。就像圍城裏說的,“城裏的人拼命想衝出來,而城外的人拼命想衝進去。”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問題,沒有問題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換個環境你都不知道會碰到什麼問題,與其如此,不如就在當下把問題解決掉。很多問題當你真的想要去解決的時候,或許並沒有那麼難。有的時候你覺得問題無法解決,事實上,那只是“你覺得”。

  人生的曲線應該是曲折向上的,偶爾會遇到低谷但大趨勢總歸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脈衝波一樣每每回到起點,我見過不少面試者,30多歲了,四五份工作經歷,每次多則3年,少則1年,30多歲的時候回到起點從一個初級職位開始幹起,拿基本初級的薪水,和20多歲的年輕人一起競爭,不覺得有點辛苦麼?這種日子好過麼?

  我非常不贊成在一個行業超過3年以後換行業,基本上,35歲以前我們的生存資本靠打拼,35歲以生存的資本靠的就是積累,這種積累包括人際關係,經驗,人脈,口碑……如果常常更換行業,代表幾年的積累付之東流,一切從頭開始,如果換了兩次行業,35歲的時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積累,而一個沒有換過行業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積累,誰會佔優勢?工作到2-3年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工作不順利,好像到了一個瓶頸,心情煩悶,就想辭職,乃至換一個行業,覺得這樣所有一切煩惱都可以拋開,會好很多。其實這樣做只是讓你從頭開始,到了時候還是會發生和原來行業一樣的困難,熬過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都會碰到幾個瓶頸,你熬過去了而別人沒有熬過去你就領先了。跑長跑的人會知道,開始的時候很輕鬆,但是很快會有第一次的難受,但過了這一段又能跑很長一段,接下來會碰到第二次的難受,堅持過了以後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復,難受一次比一次厲害,直到堅持不下去了。大多數人第一次就堅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堅持到第二次,第三次雖然大家都堅持不住了,可是跑到這裏的人也沒幾個了,這點資本足夠你安穩活這一輩子了。

  一份工作到兩三年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變成熟手,這個時候往往會陷入不斷的重複,有很多人會覺得厭倦,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搞懂了一切,從而懶得去尋求進步了。很多時候的跳槽是因為覺得失去興趣了,覺得自己已經完成比賽了。其實這個時候比賽才剛剛開始,工作兩三年的人,無論是客戶關係,人脈,手下,和領導的關係,在業內的名氣……還都是遠遠不夠的,但稍有成績的人總是會自我感覺良好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跟客戶關係鐵得要命,覺得自己在業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實可以肯定地說,一定不是,這個時候,還是要拿出前兩年的幹勁來,穩紮穩打,積累才剛剛開始。

  你足夠瞭解你的客戶嗎?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你足夠瞭解你的老闆麼?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你足夠瞭解你的手下麼?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如果你不知道,你憑什麼覺得自己已經積累夠了?如果你都不瞭解,你怎麼能讓他們幫你的忙,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不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你又何來的成功?


六、等待

  這是個浮躁的人們最不喜歡的話題,本來不想說這個話題,因為會引起太多的爭論,而我又無意和人爭論這些,但是考慮到對於職業生涯的長久規劃,這是一個躲避不了的話題,還是決定寫一寫,不愛看的請離開吧。

  並不是每次穿紅燈都會被汽車撞,並不是每個罪犯都會被抓到,並不是每個錯誤都會被懲罰,並不是每個貪官都會被槍斃,並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會得到回報,並不是你的每一次堅持都會有人看到,並不是你每一點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報,並不是你的每一個善意都能被理解……這個,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夠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氣麼?如果沒有,你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麼?有很多時候,人需要一點耐心,一點信心。每個人總會輪到幾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辦法。

  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屬於你的那一刻。周潤發等待過,劉德華等待過,周星馳等待過,王菲等待過,張藝謀也等待過……看到了他們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當初他們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馬獎影帝在街邊擺地攤?你可曾看到德雲社一群人在劇場裏給一位觀眾說相聲?你可曾看到周星馳的角色甚至連一句臺詞都沒有?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悶的日子,我幾乎能想像得出來他們借酒澆愁的樣子,我也能想像得出他們為了生存而掙扎的窘迫。在他們一生最中燦爛美好的日子裏,他們渴望成功,但卻兩手空空,一如現在的你。沒有人保證他們將來一定會成功,而他們的選擇是耐住寂寞。如果當時的他們總念叨著“成功只是屬於特權階級的”,你覺得他們今天會怎樣?

  曾經我也不明白有些人為什麼並不比我有能力卻要坐在我的頭上,年紀比我大就一定要當我的領導麼?為什麼有些爛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賺錢?為什麼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的人能那麼容易賺錢,而輪到我們的時候,什麼事情都要正規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還在上學的時候他們就在社會裏掙扎奮鬥了,他們在社會上奮鬥積累了十幾二十年,我們新人來了,他們有的我都想要,我這不是在要公平,我這是在要搶劫。因為我要得太急,因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歲的男人,沒有錢,沒有事業,卻有蓬勃的欲望。
  
  人總是會遇到挫折的,人總是會有低潮的,人總是會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的,人總是有要低聲下氣的時候,這些時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因為大家都會碰到挫折,而大多數人過不了這個門檻,你能過,你就成功了。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滿懷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會放棄你,機會總會來的。至少,你還年輕,你沒有坐牢,沒有生治不了的病,沒有欠還不起的債。比你不幸的人遠遠多過比你幸運的人,你還怕什麼?路要一步步走,雖然到達終點的那一步很激動人心,但大部分的腳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沒有這些腳步,或者耐不住這些平凡枯燥,你終歸是無法迎來最後的那些激動人心。

  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別人也不好受,你堅持不下去了,別人也一樣,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你堅持不住了,那只能讓別人獲得堅持的信心,讓競爭者看著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賽。勝利屬於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絕望的時候,我會去看電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Maguire》,讓自己重新鼓起勇氣,因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總還是有希望。當所有的人離開的時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棄。每天下班坐在車裏,我喜歡哼著《隱形的翅膀》看著窗外,我知道,我在靜靜等待,等待屬於我的那一刻。

  原貼裏伊吉網友的話我很喜歡,抄錄在這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特殊者

  含著金匙出生、投胎到好家庭、工作安排到電力局拿1w月薪這樣的小概率事件,當然最好輪到自己
  紅軍長征兩萬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犧牲尊嚴去奮鬥,最好留給祖輩父輩和別人

  自然,不是每個吃過苦的人都會得到回報。但是,任何時代,每一個既得利益者身後,都有他的祖輩父輩奮鬥掙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羡慕別人有個好爸爸,沒什麼不可以,問題是,你的下一代,會有一個好爸爸嗎?

  至於問到為什麼不能有同樣的贏面概率?我只能問:為什麼物種競爭中,人和猴子不能有同樣的贏面概率? 物競天擇。猴子的靈魂不一定比你卑微,但你身後有幾十萬年的類人猿進化積澱。


七、入對行 跟對人

  在中國,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職業做到底的,雖然如此,第一份工作還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兩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對人最大的影響就是入行,現代的職業分工已經很細,我們基本上只能在一個行業裏成為專家,不可能在多個行業裏成為專家。很多案例也證明即使一個人在一個行業非常成功,到另外一個行業,往往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情,“你想改變世界,還是想賣一輩子汽水?”是賈伯斯邀請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考利加盟蘋果時所說的話,結果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約翰,到了蘋果表現平平。其實沒有哪個行業特別好,也沒有哪個行業特別差,或許有報導說哪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比較高,但是他們沒說的是,那個行業的平均壓力也比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業一旦進入才發現很多地方其實並不那麼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見。

  說實話,我自己都沒有發大財,所以我的建議只是讓人快樂工作的建議,不是如何發大財的建議,我們只討論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況。我認為選擇什麼行業並沒有太大關係,看問題不能只看眼前。比如,從前年開始,國家開始整頓醫療行業,很多醫藥公司開不下去,很多醫藥行業的銷售開始轉行。其實醫藥行業的不景氣是針對所有公司的,並非針對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這個時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大多數正規的醫藥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撐個兩三年總是能撐的,大多數醫藥銷售靠工資撐個兩三年也是可以撐的,國家不可能永遠捏著醫藥行業不放的,兩三年以後光景總歸還會好起來的,那個時候別人都跑了而你沒跑,那時的日子應該會好過很多。有的時候覺得自己這個行業不行了,問題是,再不行的行業,做得人少了也變成了好行業,當大家都覺得不好的時候,往往卻是最好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金融行業好,金融行業門檻高不說,有多少人削尖腦袋要鑽進去,競爭激烈,進去以後還要時時提防,一個疏忽,就被後來的人給擠掉了,壓力巨大,又如何談得上快樂?也就未必是“好”工作了。

  太陽能這個東西至今還不能進入實際應用的階段,但是中國已經有7家和太陽能有關的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了,國美、蘇寧永樂其實是貿易型企業,也能上市,魯泰紡織連續10年利潤增長超過50%,賣茶的一茶一座,賣衣服的海瀾之家都能上市……其實選什麼行業真的不重要,關鍵是怎麼做。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關鍵是人。

  有一點是需要記住的,這個世界上,有史以來直到我們能夠預見得到的未來,成功的人總是少數,有錢的人總是少數,大多數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數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離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數人說好的東西不見得好,大多數人說不好的東西不見得不好。大多數人都去炒股的時候說明跌只是時間問題,大家越是熱情高漲的時候,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數人買房子的時候,房價不會漲,而房價漲的差不多的時候,大多數人才開始買房子。不會有這樣一件事情讓大家都變成功,發了財,歷史上不曾有過,將來也不會發生。有些東西即使一時運氣好得到了,還是會在別的時候別的地方失去的。
  
  年輕人在職業生涯的剛開始,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對的事情,不要讓自己今後幾十年的人生總是提心吊膽,更不值得為了一份工作賠上自己的青春年華。我的公司是個不行賄的公司,以前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自己的員工也不理解,不過如今,我們是同行中最大的企業,客戶樂意和我們打交道,尤其是在國家打擊腐敗的時候,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做生意不給錢的名聲,都敢於和我們做生意。而勇於給錢的公司,不是倒了,就是跑了,要不就是每天睡不好覺,人還是要看長遠一點。很多時候,看起來最近的路,其實是最遠的路,看起來最遠的路,其實是最近的路。

   跟對人是說,入行後要跟個好領導好老師,剛進社會的人做事情往往沒有經驗,需要有人言傳身教。對於一個人的發展來說,一個好領導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好”的標準,不是他讓你少幹活多拿錢,而是以下三個。

  首先,好領導要有寬廣的心胸,如果一個領導每天都會發脾氣,那幾乎可以肯定他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能發脾氣的時候卻不發脾氣的領導,多半是非常厲害的領導。中國人當領導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強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個現象是,領導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閒人。如果看到這樣的環境,還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領導要願意從下屬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一點其實是從面試的時候就能發現的,如果這位領導總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幾乎不聽你說什麼,這就危險了。從下屬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並不代表同意下屬的說法,但他必須瞭解下屬的立場,下屬為什麼要這麼想,然後他才有辦法說服你,只關心自己怎麼想的領導往往難以獲得下屬的信服。

  第三,領導敢於承擔責任,如果出了問題就把責任往下推,有了功勞就往自己身上攬,這樣的領導不跟也罷。選擇領導,要選擇關鍵時刻能抗得住的領導,能夠為下屬的錯誤買單的領導,因為這是他作為領導的責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領導,因為,中國的領導往往是屁股決定腦袋的領導,因為他坐領導的位置,所以他的話就比較有道理,這是傳統觀念官本位的誤區,可能有大量的這種無知無能的領導,只是,這對於你其實是好事,如果將來有一天你要超過他,你希望他比較聰明還是比較笨?相對來說這樣的領導其實不難搞定,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而已。多認識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強的人打交道,同樣能找到好的老師,不要和一群同樣鬱悶的人一起控訴社會,控訴老闆,這幫不上你,只會讓你更消極。和那些比你強的人打交道,看他們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學習他們,然後跟更強的人打交道。


八、選擇

  我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實是選擇,因此在談職業生涯的時候不得不提到這個話題。

  我始終認為,在很大的範圍內,我們究竟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決定權在我們自己,每天我們都在做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可以不去寫這篇文章,去別人的帖子拍拍磚頭,也可以寫下這些文字,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讓別人易於閱讀,也可以寫成一堆,我可以就這樣發上來,也可以在發以前再看幾遍,你可以選擇不刮鬍子就去面試,也可以選擇出門前照照鏡子……每天,每一刻我們都在做這樣那樣的決定,我們可以漫不經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萬的小選擇累計起來,就決定了最終我們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未來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很多人會說我命苦啊,沒得選擇阿,如果你認為“去微軟還是去IBM”“上清華還是上北大”“當銷售副總還是當廠長”這種才叫選擇的話,的確你沒有什麼選擇,大多數人都沒有什麼選擇。但每天你都可以選擇是否為客戶服務更周到一些,是否對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細緻一些,是否把情況瞭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問題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選擇在是否在痛苦中繼續堅持,是否拋棄掉自己的那些負面的想法,是否原諒一個人的錯誤,是否相信我在這裏寫下的這些話,是否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生活每天都在給你選擇的機會,每天都在給你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你可以選擇賴在地上撒潑打滾,也可以選擇咬牙站起來。你永遠都有選擇。有些選擇不是立杆見影的,需要累積,比如農民可以選擇自己常常去澆地,也可以選擇讓老天去澆地,誠然你今天澆水下去苗不見得今天馬上就長出來,但常常澆水,大部分苗終究會長出來的,如果你不澆,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給你機會,他不會給你一疊現金也不會拱手送你個好工作,但實際上,他還是在給你機會。我的家庭是一個普通的家庭,沒有任何了不起的社會關係,我的父親在大學畢業以後就被分配到了邊疆,那個小縣城只有一條馬路,他們那一代人其實比我們更有理由抱怨,他們什麼也沒得到,年輕的時候文化大革命,書都沒得讀,支援邊疆插隊落戶,等到老了,卻要給年輕人機會了。他有足夠的理由象成千上萬那樣的青年一樣坐在那裏抱怨生不逢時,怨氣沖天。然而在分配到邊疆的十年之後,國家恢復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來的學校。研究生畢業,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單位裏,又是3年以後,國家第一屆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來的學校,成為中國第一代博士,那時的他比現在的我年紀還大。生活並沒有放棄他,他也沒有放棄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選擇,他沒有放棄,他沒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時機到來的時候,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決定在你的每個小小的選擇之間。

  你選擇相信什麼?你選擇和誰交朋友?你選擇做什麼?你選擇怎麼做?……我們面臨太多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當中,意識形態層面的選擇又遠比客觀條件的選擇來得重要得多,比如選擇做什麼產品其實並不那麼重要,而選擇怎麼做才重要。選擇用什麼人並不重要,而選擇怎麼帶這些人才重要。大多數時候選擇客觀條件並不要緊,大多數關於客觀條件的選擇並沒有對錯之分,要緊的是選擇怎麼做。一個大學生畢業了,他要去微軟也好,他要賣豬肉也好,他要創業也好,他要做遊戲代練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沒有什麼關係,要緊的是,選擇了以後,怎麼把事情做好。

  除了這些,你還可以選擇時間和環境,比如,你可以選擇把這輩子最大的困難放在最有體力最有精力的時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歲再說,只是到了40多歲,那正是一輩子最脆弱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個時候碰上了職業危機,實在是一件很苦惱的事情。與其如此不如在20多歲30多歲的時候吃點苦,好讓自己脆弱的時候活得從容一些。你可以選擇在溫室裏成長,也可以選擇到野外磨礪,你可以選擇在辦公室吹冷氣的工作,也可以選擇40度的酷熱下,去見你的客戶,只是,這一切最終會累積起來,引導你到你應得的未來。

  我不敢說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選擇,但是絕大部分事情你有選擇,只是往往你不把這當作一種選擇。認真對待每一次選擇,才會有比較好的未來。


九、選擇職業

  職業的選擇,總的來說,無非就是銷售、市場、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財務、技術、管理幾個大類,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500強的CEO當中最多的是銷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財務出身,這兩者加起來大概超過95%。現代IT行業也有技術出身成為老闆的,但實際上,後來他們還是從事了很多銷售和市場的工作,並且表現出色,公司才獲得了成功,完全靠技術能力成為公司老闆的,幾乎沒有。這是有原因的,因為銷售就是一門跟人打交道的學問,而管理其實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學問,這兩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東西,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讓別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財務則是從數字的層面瞭解生意的本質,從宏觀上看待生意的本質,對於一個生意是否掙錢,是否可以正常運作有著最深刻的認識。

  公司小的時候是銷售主導公司,而公司大的時候是財務主導公司,銷售的局限性在於只看人情不看數位,財務的局限性在於只看數位不看人情。公司初期,運營成本低,有訂單就活得下去,跟客戶也沒有什麼談判的條件,別人肯給生意做已經謝天謝地了,這個時候訂單壓倒一切,客戶的要求壓倒一切,所以當然要顧人情。公司大了以後,一切都要規範化,免得因為不規範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風險,同時運營成本也變高,必須提高利潤率,把有限的資金放到最有產出的地方。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股東才不管你客戶是不是最近出國,最近是不是那個省又在搞嚴打,到了時候就要把業績拿出來,拿不出來就拋股票,這個時候就是數字壓倒一切。

  前兩天聽到有人說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開始的時候我們想“能做什麼?”,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規模了,我們想“不能做什麼。”很多人在工作中覺得為什麼領導這麼保守,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錯過很多機會。很多時候是因為,你還年輕,你想的是“能做什麼”,而作為公司領導要考慮的方面很多,他比較關心“不能做什麼”。

  我並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銷售或者財務,究竟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和你究竟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有關係,有些人就喜歡下班按時回家,看看書聽聽音樂,那也挺好,但就不適合找個銷售的工作了,否則會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歡出風頭,喜歡成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選擇做財務工作,大概也幹不久,因為一般老闆不喜歡財務太積極,也不喜歡財務話太多。先想好自己要過怎樣的人生,再決定要找什麼樣的職業。有很多的不快樂,其實是源自不滿足,而不滿足,很多時候是源自於心不定,而心不定則是因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麼,不清楚要什麼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想要,結果什麼都沒得到。

  我想,我們還是因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緊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總是覺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響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團亂麻,工作也不會順利。所以要有娛樂、要有社交、要鍛煉身體,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緊的,要開心,我的兩個銷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問他們, 2年以前,你什麼都沒有,工資不高,沒有客戶關係,沒有業績,處於被開的邊緣,現在的你比那時條件好了很多,為什麼現在卻更加不開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開心,那你為什麼還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還是要讓自己高興起來,讓自己心態好起來,這種發自內心的改變會讓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氣質,更能包容……否則,看看鏡子裏的你,你滿意麼?

  有人會說,你說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闆就會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時間娛樂、社交、鍛煉?那是人們把目標設定太高的緣故,如果你還在動不動就會被老闆炒掉的邊緣,那麼你當然不能設立太高的目標,難道你還想每天去打高爾夫?你沒時間去健身房鍛練身體,但是上下班的時候多走幾步可以吧,有樓梯的時候走走樓梯不走電梯可以吧?辦公的間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臥撐可以吧?誰規定鍛煉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個小時去健身房?你沒時間社交,每月參加郊遊一次可以吧,週末去參加個什麼音樂班,繪畫班之類的可以吧,去嘗試認識一些同行,和他們找機會交流交流可以吧?開始的時候總是有些難的,但邁出這一步就會向良性迴圈的方向發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悶,剩下的時間用來咀嚼苦悶,只會陷入惡性循環,讓生活更加糟糕。

  雖然離開惠普僅有十五天,但感覺上惠普已經離我很遠。我的心思更多放在規劃自己第二階段的人生,這並非代表我對惠普沒有任何眷戀,主要還是想以此驅動自己往前走。

  萬科王石登珠穆朗瑪峰的體驗給我很多啟發,雖然在出發時攜帶大量的物資,但是登頂的過程中,必須不斷減輕負荷,最終只有一個氧氣瓶和他登上峰頂。登山如此,漫長的人生又何嘗不是。

  我宣佈退休後,接到同事朋友同學的祝賀。大部分人都認為我能夠在這樣的職位上及年齡選擇退休,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福氣。

  還有一部分人懷疑我只是借此機會換個工作,當然還有一些人說我在HP做不下去了,趁此機會離開。

  我多年來已經習慣別人對我的說三道四,但對於好友,我還是挺關心大家是否真正理解我的想法,這也是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由於受我父親早逝的影響,我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願望,我不要像我父親一樣,為家庭生活忙碌一輩子,臨終前感傷,懊惱自己有很多沒有實現的理想。

  一本雜誌的文章提到我們在生前就應該思考自己的墓誌銘,因為那代表你自己對完美人生的定義,我們應該盡可能在有生之年去實現它。

  我希望我的墓誌銘上除了與家人及好友有關的內容外,是這樣寫著:
  1.這個人曾經服務於一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HP)25年,和她一起經歷過數次重大的變革,看著她從以電子儀表為主要的業務變革成全球最大的IT公司。
  2.這個人曾經在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工作16年,並擔任HP中國區總裁7年,見證及經歷過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最新突破階段,與中國一起成長。
  3.這個人熱愛飛行,曾經是一個有執照的飛行員,累積飛行時數超過X小時,曾經在X個機場起降過。
  4.這個人曾經獲得管理碩士學位,在領導管理上特別關注中國企業的組織行為及績效,並且在這個領域上獲得中國企業界的認可。

  我費時25年才總結1和2兩項成果,我不知還要費時多久才能達成3和4的願望,特別是第4個願望需要經歷學術的訓練,才能將我的經驗總結成知識。

  否則我的經驗將無法有效影響及傳授他人。因此重新進入學校學習,拿一個管理學位是有必要的,更何況這是我一個非常重要的願望。

  另一方面,我25年的時間都花在運營(operation)的領域,兢兢業業的做好職業人士的工作,它是一份好工作,特別是在HP,這份工作也幫助我建立財務的基礎,支持家庭的發展。
  但是我不想終其一生,都陷入在運營的領域,我想像企業家一樣,有機會靠一些點子(ideas)賺錢,雖然風險很高,但是值得一試,即使失敗,也不枉走一回,這也是第4個願望其中的一部份。

  Carly Fiorina曾經對我說過“這個世界上有好想法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去實現的人很少”,2007年5月21日在北大演講時,有人問起那些書對我影響較大,我想對我人生觀有影響的其中一本書叫“TriggerPoint”,它的主要觀點是: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規劃,而是在適當的時機掌握機會,採取行動。

  我這些願望在我心中已經醞釀一段很長的時間,開始的時候,也許一年想個一兩次,過了也就忘掉,但逐漸的,這個心中的聲音,愈來愈大,出現的頻率也愈來愈高,當它幾乎每一個星期都會來與我對話時,我知道時機已經成熟。

  但和任何人一樣,要丟掉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所熟悉的環境及穩定的收入,轉到一條自己未曾經歷過,存在未知風險的道路,需要絕大的勇氣,家人的支持和好友的鼓勵。有捨才有得,真是知易行難,我很高興自己終於跨出了第一步。

  我要感謝HP的EER提前退休優惠政策,它是其中一個關鍵的TriggerPoints,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在去年五六月發生的事。

  當時我家老大從大學畢業,老二從高中畢業,在他們繼續工作及求學前,這是一個黃金時段,讓我們全家可以相聚一段較長的時間,我為此很早就計畫休一個長假,帶著他們到各地遊玩。

但這個計畫因為工作上一件重要的事情(Mark Hurd訪華)不得不取消。這個事件刺激了我必須嚴肅的去對待那心中的聲音,我會不會繼續不斷的錯失很多關鍵的機會?

  我已經年過50,我會不會走向和我父親一樣的道路?人事部老總Charles跟我說,很多人在所有對他有利的星星都排成一列時,還是錯失時機。

  我知道原因,因為割捨及改變對人是多麼的困難,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但我也相信很多人最終只是把這些理想當成是幻想,然後不斷的為自己尋找不能實現的藉口,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經說過,“與改變世界相比,改變自己更困難”,真是一針見血。

  什麼是快樂及有意義的人生?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對我來說,能實現我墓誌銘上的內容就是我的定義。

  在中國惠普總裁的位置上固然可以吸引很多的關注及眼球,但是我太太及較親近的好友,都知道那不是我追求的,那只是為扮演好這個角色必須盡力做好的地方。

  做一個沒有名片的人士,雖然只有十多天的時間,但我發現我的腦袋裏已經空出很多空間及能量,讓我可以靜心的為我ChapterII的新生活做細緻的調研及規劃。

  我預訂以兩年的時間來完成轉軌的準備工作,並且花多點時間與家人共處。這兩年的時間我希望拿到飛行執照,拿到管理有關的碩士學位,提升英文的水準,建立新的網路,多認識不同行業的人,保持與大陸的聯繫。希望兩年後,我可以順利回到大陸去實現我第四個願望。

  毫不意外,在生活上,我發現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

  二十多年來,我生活的步調及節奏,幾乎完全被公司及工作所左右,不斷湧出的deadline及任務驅動我每天的安排,一旦離開這樣的環境,第一個需要調整的就是要依靠自己的自律及意志力來驅動每天的活動,睡覺睡到自然醒的態度絕對不正確,放鬆自己,不給事情設定目標及時間表,或者對錯失時間目標無所謂,也不正確,沒有年度,季度,月及周計畫也不正確。

  擔任高層經理多年,已經養成交待事情的習慣,自己的時間主要花在思考,決策及追蹤專案的進展情況,更多是依靠一個龐大的團隊來執行具體的事項及秘書來處理很多協調及繁瑣的事情。

  到美國後,很多事情需要打800號電話聯繫,但這些電話很忙,常讓你在waitingline上等待很長的時間,當我在等待時,我可以體會以前秘書工作辛苦的地方,但同時也提醒我自己,在這個階段要改變態度,培養更大的耐性及自己動手做的能力。

  生活的內容也要做出很大的調整,多出時間鍛煉身體,多出時間關注家人,多出時間關注朋友,多出時間體驗不同的休閒活動及飛行,一步步的,希望生活逐步調整到我所期望的軌道上,期待這兩年的生活既充實又充滿樂趣及意義。

  第一個快樂的體驗就是準備及參加大兒子的訂婚禮,那種全心投入,不需擔憂工作數位的感覺真好。同時我也租好了公寓,買好了傢俱及車子,陪家人在週末的時候到Reno及Lake Tahoe玩了一趟,Lake Tahoe我去了多次,但這次的體驗有所不同,我從心裏欣賞到它的美麗。

  但同時我也在加緊調研的工作,為申請大學及飛行學校做準備,這段時間也和在矽谷的朋友及一些風險投資公司見面,瞭解不同的產業。

  我的人生觀是“完美的演出來自充分的準備”,“勇於改變自己,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機會將不斷出現”,“快樂及有意義的人生來自於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而非外在的掌聲”。

  我離開時,有兩位好朋友送給我兩個不同的祝語,Baron的是“多年功過化煙塵”,楊華的是“莫春者,風乎舞雩,詠而歸”,它們分別代表了我離開惠普及走向未來的心情。

  我總結人生有三個階段,一個階段是為現實找一份工作,一個階段是為現實,但可以選擇一份自己願意投入的工作,一個階段是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

  我珍惜我的福氣,感激HP及同事、好朋友給我的支持,鼓勵及協助,這篇文字化我心聲的文章與好友分享。

面試時,離職原因怎麼說?

許多人在面試時說的離職原因就像是候選人的參選政見,講得是天花亂墜還頭頭是道的,結果卻沒有幾句是真話。因為若是吐真言,以原本面目示人,結果就是遍地是瑕疵、處處有問題,根本就不必選了;那如果完全虛構故事,任何人只要仔細一瞧就知道是假的,也沒人會相信。事情總要真中帶假、假中夾真,不能虛應故事也不能修飾過火、重要的是要能合理交代,這才有辦法讓人買單。

面試時最令人頭痛的問題,恐怕就屬離職原因該怎麼說了。有太多人在回答面試主管提出:「你為何要離開這家公司?」的問題時感到極度的困擾。想講真話,就怕話才剛說出口,面試恐怕就此玩完了,或是另編一套說詞,事實上也很容易被揭穿(請參考《履歷表離職原因大破解(上)》、《履歷表離職原因大破解(下)》),經常在面試前把自己搞得是緊張兮兮的,就怕面試時被問到離職原因時,不知該如何作答。

令人沮喪的是,面試時幾乎沒有一個面試官不問這個問題的,所以想閃閃不掉,要面對也面對不了,到時候就只好尷尬的東拉西扯,結果就是後會有期,下次再連絡。

離職原因若是都能照真實講,那就沒人會有困擾了,之所以那麼多人都有此問題,就是因為大多數的離職原因都對找下份工作非常不利,要不是自己不好(能力、個性、抗壓、健康……),就是公司的錯(薪資、主管、同事、工作、制度、環境……),而這些理由無論是真是假,若照實說出,不是暴露自己的缺點,就是變成數落之前雇主的不是,而這些對找工作,沒一項是加分的。

面試主管為何想了解離職原因

要解決這個難以應付的處境,就要先了解面試主管為何必問這個問題,問了離職原因後到底又能做些什麼?然後才能對症下藥,解除陳年痼疾。


要了解一個人到底適不適合這份工作,看他過去的表現是最容易達成的,而過去表現的成果很容易表現在離職原因上,還有就是一個人的個性是很不容易看出來的,尤其是面對特殊情境時,離職原因也常是一個人個性的最佳寫照。面試主管從離職原因中很有機會可以判斷出求職者的工作能力與工作態度,所以求職者面對離職原因時,真正要解決的不是離職原因的說法,而是它的本質——就是到底是工作能力不足,還是工作態度有問題。


離職原因的重點不在想該怎麼說,而在如何改善先


大家在面試前都很努力的在想到底離職原因該怎麼說才好,不過在這之前,似乎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經常被大家所忽略的,就是造成自己離職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有不少人,不管是自願或是被迫離職,總是昧於現實,或是一昧的自我防禦,不肯面對現狀,不願接受事實,只會給自己找藉口、給自己找台階下,把過錯全都怪到別人身上;或是妄自菲薄的自我否定導致信心崩盤,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不管是過或不及,工作是長久的事情,若沒辦法找到或面對離職的根因並進一步改善,那麼離職的情況就會一直發生,而且無法說明離職原因的困擾也會像孿生兄弟般的如影隨形,並且不管講出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會被戳破,如此的負向循環,情況只會愈來愈糟,愈來愈難救。

所以,如果造成離職的原因是自己的問題,例如專業不行,那就該去加強專業、如果態度不佳,就應立即自我檢討改善態度、如果不夠勤奮,那就想辦法讓自己積極點、如果沒有抗壓性,就多自我練習增加抗壓能力……,只要缺點開始改善了,面對面試主管時就不會心虛沒自信,後續的說詞才能有支撐,才會有錄取的機會,工作才能長久。

過去表現不好沒關係,只要現在改善了就會有機會,不要讓過去的不好影響到未來,要能檢討過去的錯誤讓現在更好,才能化解不當離職原因的影響,面試時的說詞才會有說服力,才能讓面試主管買單,化危機為轉機,否則不管說詞編得再好,講得再鏗鏘有力,面試主管只要測試一下馬上就破功了。


說法要有技巧


找出離職原因改善問題才是真正有效的解決之道,話雖如此,但若是無法適切的說明離職原因,仍是會讓自己在面試時受到不小的傷害,尤其是造成離職的原因根本就不是自己的錯,而是公司不好,那麼在面試時一旦說法不恰當,影響到下分工作的錄取豈不是更冤枉,所以如何能用適當有效的方法來說明離職原因,也是至關重要的。


原則一:不可說謊,但可選擇性表達

說明離職原因最關鍵的原則就是不可說謊。雖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說謊,但大多數人都僅會說些無關緊要的小謊,當面對重大或是有關誠信的事情時,絕大多數人還是不擅於說謊的。

尤其在壓力大或緊張的時候,只要說謊就非常容易出現破綻或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說謊還很容易心虛,當場的表現就不自然,謊言經常會不攻自破,更何況謊言被戳破的下場通常都比不說謊還糟糕,所以千萬不可說謊。

不過有些技藝高超的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自認說謊技術高人一等,能夠騙死人不償命,對於這類說謊高手我想他們可能走錯地方、找錯工作了,他們應該去詐騙集團應徵工作,而非找一般正常企業。

既然不可說謊,難道要全部照實講嗎?這樣如果面試主管不買單不也是白搭。

這當然是沒錯,雖說不可說謊,但卻沒說必須要全部都講。所謂隱惡揚善,可以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內容來講,而對自己不利的內容就不必多講,在沒必要的時候也不用講,若是對方沒有問,那麼也不必雞婆的多加說明,這樣就可以不用說謊也能迴避對己不利的問題。

只是有些人會搞不清楚哪些話可以講,那些話不可以講,這就傷腦筋了。

大致上因為自己能力強需要找更大的舞台或被人挖角;或是與工作能力或態度無關,因為結婚、搬遷、家庭等因素導致必須更換工作地點而離職;還是誤上賊船,公司儘做些不合法、傷天害理的事情,或是沒有勞健保等,這些都是較為安全的理由。可惜的是如果真是因為這些理由而離職,那就不會有無法說明離職原因的困擾了。

不過也有些理由看似正當,卻經常意外造成災害。例如:健康不佳、出國遊學、繼續升學、創業、志趣不合、被資遣、公司不賺錢、事情不多、工作內容不符、工作量太大、薪資太低、環境太毒,工安沒做好、加班太多、做太久想休息……等等,這些理由講出來原本以為是無害,但若是講法不對就會造成傷害,若沒把握則也是能避則避、能免則免。

但如果該講的都講了,不該講的也都沒講,可是面試主管還是繼續往下追問,那麼沒講的部分豈不是紙包不住火,馬上就要露餡了,那又該怎麼辦?

沒關係,遇到以上這些問題時,就該採用其他原則了。

原則二:換個角度或換套說法

有不少離職原因不是不可以講,而是要有技巧的講,同一件事情,看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同、說法不同,感受也不同,即使原本並無大礙,但說法不對,就很容易會釀成大錯。

這種情形最容易發生在因為前東家不好導致的離職,或是非關工作而是由於自己問題的離職。這些看似無害的離職原因,其實背後都可能隱藏著相反的理由。例如因為薪資太低而離職,背後卻可能是因為能力太差才導致低薪;或是因為工作太重而離職,真正原因卻也可能是因為抗壓性太低,所以只要說法不對、表達不當就很容易被面試主管誤會或是被看穿。

若是因公司不好而離職,最怕的就是讓面試主管以為你其實是想藉由批評前公司來遮掩自己能力不行與過錯,這樣可就麻煩了,明明就是上錯了賊船,卻被誤認為海盜,這可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或是被認為是很有意見、容易挑剔、不好管理、要求過多的員工,因為你會批評前雇主,合理推論如果錄取你後,也難免不會對新公司抱怨、對新主管不滿,那有誰要用這樣的人呢?

明明是公司壓榨、工作量太大,每天都加班到半夜,這有誰能受得了。雖然事實明明就是如此,但卻不宜這樣講,因為太過直接的說法會給人愛批評、抗壓性差的印象,所以換個角度可以這樣說:(這個說法只是舉例,實際要視個人狀況調整。)「因為公司趕貨的需要,必須要經常配合加班,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因為加班實在太過頻繁又太晚了,幾乎成了常態,而且每次回到家,老婆小孩常常都已睡著,因為長期這樣加班,老婆都快受不了,要鬧家庭革命了。可是想要不加班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才不得已要換工作。」

就像買房子時,明明就是自己覺得太貴了,卻說是老婆大人不滿意或是父母不同意,轉移對象或焦點後,事情就好談得多。所以可千萬不要講成工作太累了導致身心俱疲或因而生病了,也不要講加班太多會喪失生活品質,因此才離職。

萬一剛好所應徵的公司也同樣是鐵血工廠需要長期大量加班,那麼不管你怎麼講都沒用,都是不會被錄取的,反正這家公司也不會是你的選擇,所以也沒差。總之,要表達的是自己其實是可以配合公司合理的加班,尤其是在特殊狀況下,譬如公司趕出貨等等,這些都是可以配合的。

再來若是因為薪資太低、沒有調薪、沒有晉升等理由而離職,為避免讓面試主管認為是因為你自己程度不好、努力不夠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可以這樣說:「因為大環境不好,這些年公司都沒有成長,因此整體都沒有調整薪資,也沒有晉升機會。」但若是環境明明就不錯,那當然就不能這樣講。若不久前才結婚或生小孩,就可以說:「因為結婚、生子導致負擔增加,原來的薪資無法負荷,所以要找待遇更優的公司。」或是「當初會接受低薪是因為沒什麼經驗,現在已經累積不少經驗了,希望能回復正常薪資水準,而原任職公司整體薪資水準都是如此,不可能因自己一人而調整,所以只好換工作。

若是因為工廠環境太差而離職,如果這個行業的環境都是如此而非個案,那可千萬不可再找相同行業,否則這個離職理由可就不攻自破。通常環境不好,並不是不能接受這個行業,而是該公司安衛未達最低要求,所以說明時最好能直接舉實例,譬如曾發生哪些工安意外,或是那些最基本該有的防護沒做好等等,這樣就比較不會讓面試主管有「怕熱就不要進廚房」的質疑了。

其他若是因同事不好相處,可說「不適應公司的企業文化,因為大家太冷漠了,彼此間很少溝通說話,與自己喜歡與人接觸的個性不符。」若是因公司倒閉或被資遣等非戰之罪而離職,則要強調自己的能力或自己是最資淺的人員,所以列在第一批裁員名單中,但若公司沒裁幾個人自己卻被裁掉了,或是自己是資深員工也優先被裁,那就不適用換個說法的原則,就該採用原則三了。


原則三:關鍵的原因不能講,就選擇次要原因來講

真的離職原因不能講,又不好說謊,解決之道就是選擇次要原因來講。找一個真實的事情,或許只佔了一小部分原因,但因為是事實,就容易過關。因為這些理由具有真實性,說起來自然理直氣壯,面試主管追問也能回答,因為這些都是真實的事情,只是自己最主要的離職原因卻不在此而已。

真正的離職原因不宜講的實在是太多了,例如無法勝任工作、被公司開除、壓力太大、與主管不合、不認同主管或老闆、與同事相處不融洽、遭到排擠……等等。除此以外也不要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因為不但不會博取同情,還會讓人懷疑你的身體狀況能否正常工作,是否能發揮應有的水準,一旦健康不佳就沒有戰鬥力,誰要找個血條不到一半的人來上班,所以健康問題通常都不會是好的離職理由。

另外還有些不是自己不好但也不適合講的理由,例如:因創業而離職,這會給人難以管理、穩定性差、不會全心投入等的印象;或是因出國遊學而離職,除非能講出很明確正當的理由以及遊學後的收穫,否則都很容易讓人認為是因逃避而離職。

遇到這些不能講或不適合講的離職原因時,只好避而不談,盡量不要刻意去解釋,以為能有機會說服面試主管,除非自己很有說明的本事,否則很容易弄巧成拙,而且若問題事實上就是出在自己身上,那麼這樣的做法就會陷自己於困境,只會更突顯自己的問題,更容易被面試主管給看穿。

不適合講的理由不要講,同樣的也不要盡講些空泛又不著邊際的理由,例如:「對工作並沒有不滿意,只是想找更有發展的工作。」那什麼是更有發展的工作呢?或是「在前一家公司現階段難有在突破的機會,所以選擇離開,希望能尋找能學習的地方,累積更多的經驗。」對於這樣的說法,為什麼沒有突破的機會、又想在那些地方突破、想學習什麼、那為何不等找到工作後再離職、有什麼原因讓你那麼急著想離開?以上這些都是空泛理由所造成的困擾,所以要找公司實際有的狀況,又屬於可以講的理由才行。

適合說的理由大致有:
「大公司分工太細,不容易學到完整的內容,自己負責的部分已經很熟悉,又沒什麼輪調的機會。」
「每天都做一樣的工作,太單調乏味,雖然都是基層的工作,但完全沒有輪調,也沒有接觸其他工作的機會。」
「公司應酬太多,酒喝太凶,不適應這樣的企業文化。」
「因為懷孕要專心照顧小孩,所以離職,一直到現在父母才有空幫忙帶,所以才出來找工作。」
「工作的性質不適合自己的個性。」
「實際工作內容並非原先講的,且差異太大,與自己的專長不合,自己也沒興趣。」
……等等。

在選擇次要理由來講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可能發生離職原因與現在找的工作會產生矛盾衝突的地方,例如:大公司分工太細,卻仍應徵大公司;每天都做同樣的工作,卻還是找一樣會重複的工作;因為薪資過低而離職但現在卻又願意接受低薪的工作;因要帶小孩而離職,結果不到一兩個月就又開始找工作了,時間太短了很難說服人;或是因為個性不適合服務業卻又繼續找服務業方面的工作……等等。

離職是最好的自我檢討時機

不當的離職後,如果沒有改善,很難再找得到工作,即使運氣好找到工作,也做不了多久還是會因同樣的原因而再離職。其實辛苦不是問題,學不到才是問題;主管不是問題,沒成長才是問題;薪水不是問題,沒有挑戰才是問題。

每次離職後都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改變自己的工作態度,從每次的離職中體會出心得,並加以改善,使自己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否則不管再怎麼修飾離職原因,用再多的技巧來表達,也很難讓面試主管信服,就只好一直在為離職原因傷腦筋了。

「為什麼我們應該錄取你?」面試時必問的開放式問題,這樣答大加分

一、應徵動機

第一個問題:「Why did you want this job?」
字面上意義是「想要這份工作的理由」,而除了動機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有甚麼能力」能勝任這份工作?能提供甚麼東西給公司?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幫助?

所以在回答中,必須包含以下三個元素:
1. 擁有這份工作相對應的能力
2. 對這份工作的熱誠
3. 展現符合公司的文化

以下是範例回答:

「I want this job because I've always loved building and marketing websites—even as a kid. I built websites when they were using frames. I was 10 or 11. I've always been passionate about digital marketing, but I just didn't know I could make a career out of trying to get people to a website.」

描述對一個領域的熱情,可以更強烈的顯示出對領域內工作的熱忱,也因此我培養了相對應的能力,期待能勝任這份新工作。

二、為什麼要錄取你?

「Why should I hire you?」
這是一個非常直接的問題,通常會在面試即將結束時出現,因此也是能讓人印象深刻的回答機會,這時可以統整面試內容,並「把自己想成是一個產品」,試著用「推銷自己」的角度思考。以下是範例回答:

「To me, it sounds as if you're looking for someone to come in and take charge immediately. It also sounds like you are experiencing problems. With my years of experience, I have come up with solutions that saved companies thousands of dollars. I have the ability to stay focused in stressful situations and deal with problems head-on. I'm confident I would be a great addition to your team.」

表達自己觀察到公司正經歷的的問題與難關、以及能提供的解決方案,有什麼過往的經驗可以為公司提供解救的方向,就是給面試官決定雇用的最佳理由。

三、對公司了解多少?

「What did you know about our company?」
面試前必須做好功課,了解一家公司的產品、歷史、發展等等,並想清楚這份工作想要找的人選,需要具備哪些特質、能力、經驗。以下是範例回答:

「First of all, I know for a fact that you started 5 years ago and built a good reputation for yourself. Your primary revenue is from the business deal with 123 Company, and your main competitor is ABC Company. Currently you’re looking for a marketing consultant, I think it’s because you wanted to develop new markets for your product.」

從產品、收入來源、競爭者來分析切入,能凸顯自己對公司有簡潔到位的了解,也方便直接帶到要應徵的工作職缺,描述公司想要的人選,並證明自身擁有相對應的條件。

四、為何想要在這裡工作呢?

「Why did you want to work here?」
通常這題是想了解面試者對這份工作的想像,以下是範例回答:

「Because marketing is something that I love to do, and your company offers the environment for me to really put all my skills to good use.」
一樣從熱愛的領域切入,再帶到公司相符合的地方,以及自己擁有相對應的能力、能勝任這份工作。

五、未來五年的想像?


「Where do you see yourself in 5 years?」
基本上面試官只是想要稍微了解你對未來的規劃,並非真正想知道詳細內容
,以下是範例回答:

「In five years I’d like to have an even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industry. If possible to be in some type of managerial role at this company, where I can use my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mentor the people working for me, and the company as a whole」

既然發展的細節想像不是重點,那就必須在回答中,表示出在未來有意願、嚮往能運用所知所學、為公司持續付出。

六、你的夢想工作是甚麼?是什麼推動你前進?

「What is your dream job? What motivates you?」
生涯問題也容易在面試時出現,夢想工作、人生動力等等,以下是範例回答:

「I believe that you can only do great work if you love what you do. So, my dream job would be to do what I love, hopefully at your company.」

把對產業的熱愛、熱情,轉換成對這份工作的嚮往,對於面試官來說會是最有說服力的答案。

在面試中遇到開放性問題,記得要表達出能提供給公司的東西,並把這樣內容用對夢想的熱情、對產業領域的熱愛包裝,就有很大的機會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前富士康副總裁程天縱:越高階的主管,用人、決策越要「模稜兩可」!

「模糊」的力量

在我 40 年專業經理人職業生涯當中,我有過兩位美國的導師(Mentor)。先說第二位吧,他就是將我招聘進入德州儀器的前董事長兼 CEO ── Tom Engibus;目前還應張忠謀的邀請擔任台積電的獨立董事。

Tom 曾經跟我說過,在一個跨國大企業裡面工作,想要往高處發展的話,一定要留在主流產品和主流事業部門裡面;這句話給我的啟發非常大。也讓我得到一個結論:大企業不會創新,因為一流人才都在做主流成熟期的產品。

我的第一位美國導師,則是在 80 和 90 年代在惠普擔任洲際總部總裁的 Alan Bickel 先生;是他挑中了我、並且為我量身訂作四年的培訓計劃,完成後送我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第三任總裁。

Alan 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對我的職業生涯也影響非常大。他說:

在一個跨國大企業裡面服務,職位越高,權力越大,模糊的空間就必須更大。(In a multinational company, the higher position you get, the bigger power you have, the greater ambiguity you have to be.)

「Ambiguity」意指說話模稜兩可、或是指模糊地帶。1989 年,我當時 37 歲,在惠普總部工作,意氣風發;聽到這句話,真的不太瞭解他的意思。當時我認為真假是非應該黑白分明,不應該有任何模糊的空間。

為什麼 Alan 要跟我講這些話,是在勸我嗎?

在他身邊工作了兩年,又經歷了許多事,我才慢慢理解,為什麼越高階主管要越加的「模稜兩可」。

1. 來自懷疑的福利(Benefit of Doubt)

身為高階主管,難免會聽到許多類似告狀的片面之辭。通常都是針對你的屬下,總會有些不利於他的消息傳過來給你;這時,你就必須給你屬下一個「來自懷疑的福利」(Benefit of Doubt)。

不要聽片面之詞,也就是對於你的屬下的批評和指控不要照單全收,一定要給他們一個自我解釋或澄清的機會;在還沒有聽到你的屬下解釋之前,不要對他們產生既定的立場、或是不好的印象。

也就是說,不可以未審先判。

2. 不要直接加入戰團(Don’t Jump into the Boxing Ring)

在工作環境裡,難免會碰到你的屬下之間、或是你的屬下和其他部門的員工之間,發生了不同的意見或矛盾。這種狀況有時候僅止於爭吵,有時候會撕破臉,有時候會雙方各執一詞,都來尋求你的支持。

這個時候,你千萬要小心、要注意:不要急著選邊站,更不要跳進拳擊台的繩圏裡,為保護你的屬下而跟對方交戰;就如同當教練的,也不能因為心急就跳上台去變成選手。

這時候即使你打贏了,人家說你官大權勢大、沒有風度地跳進戰爭裡,終究也是輸了;如果你跳進繩圈還輸了,那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連作為一個高階主管的形象都喪失殆盡。

3. 優缺點是一體的兩面

有時候說真假論是非,可以很輕易的判斷並發現屬下的缺點。作為一個主管和領導,最重要的是是怎麼樣把員工的優點擴大發揮在工作上,而不是學著當一個心理醫師,去改善員工的缺點。

因為優點和缺點通常是一體的兩面,當你把員工的缺點糾正以後,很可能他的優點也就不見了。

我曾經碰到過許多能力非常強、擅於開疆闢土的員工;但是反過來,他們通常是粗枝大葉不重細節,因此也常常因為粗心大意,而犯下一些不應該犯的錯誤。

作為主管的你,能夠說真假辨是非,對於員工的優缺點心知肚明;但是你是否要黑白分明的跟員工計較到底呢?這就要靠你的智慧了。

4. 事有輕重緩急

過去的惠普公司為了給顧客一個很專業的形象,因此要求我們的業務人員一定要穿西裝打領帶,表示對客戶的尊重。

在 80 年代初期,我在台灣惠普剛剛晉升為第一線的業務經理;我屬下有一位非常能幹的業務人員,不但客戶滿意度很高,也經常達成、甚至超越業務目標。

這位業務人員有個怪癖,就是在穿黑色的西裝和深色皮鞋的同時,總是穿著一雙紅色的襪子;當我陪同他出去拜訪客戶的時候,每次坐下來交談,不僅我會被他的紅色襪子吸引注意力,我也注意到客戶的眼光也不時飄向那雙刺眼的紅襪子。

當時我是一個沒有什麼管理經驗的主管,認為我有責任去糾正他;於是我找他很嚴肅地坐下來談,並且要求他遵守惠普的服儀規定,盡量穿深色的襪子。

天曉得,惠普有什麼規定不允許員工穿色彩鮮艷的襪子;而我其實也不瞭解這雙紅襪子背後是否有過什麼故事。

在我跟這位業務談過之後,很明顯的,他的士氣下降了、業績也下降了,不到半年之後,他離開了公司。事後回想起來,我認為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至今也沒有機會跟他道歉。

5. 向上看或向下看

當我們剛加入一個大企業,用學歷敲開了金字塔最底層的大門以後,我們就很習慣向上看。向上看,主要是因為我們是最基層,二來是因為我們關心在主管心目中的表現和印象;向上看,就是看老闆們的臉色。

可是,隨著我們立下戰功,不斷地在金字塔中往上晉升,職位越來越高,權勢也越來越大;我們就必須要改變向上看的習慣,轉而向下看。

我們要瞭解,身為高層主管的我們,隨口講的一句話,都有可能對於低階的員工造成很大的影響;好的方面或許可以激勵他們,壞的方面是打擊了他們的信心、甚至影響到了他們的家庭。因此我們說話不可以不慎重。有時候保持一定的模糊空間,也是有必要的。

「舌頭雖然柔軟,傷人更甚於刀劍」。我的父親在我小的時候經常教訓我:「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意思就是永遠要為對方保留一個面子。

在今天的網路世界,年輕人罵人越來越沒有顧慮,常直白地罵人;再加上網路的傳播,它的威力那是刀劍可以比?殺傷力簡直可以和機關槍、大砲一樣。

身為一個跨國大企業的高層,嘴裡說出來的話,也必須非常的謹慎,因為殺傷力更甚於一般人。所以在今天的網路時代,回想起 Alan Bickel 關於「模糊」的這句話,心裡的認同和感觸更勝以往。

結語

其實,在企業環境裡,和在政府環境裡,許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回想起過去許多任總統和政府官員,他們也都犯了我在這篇文章裡面所提到的錯誤。

當犯錯的人職位越高,權勢越大的時候,造成的後果,更加令整個社會和國家動盪不安。或許我們的總統、官員、立法委員、政治人物,也都應該有他們的導師,來提醒他們注意這些事。

官大不見得學問大,官大更不見得就是各個領域的專家。這些官員的第一個身分,就是一個「人」;而只要是人,就會有私慾、就會犯錯,就需要有人來扮演他們的導師。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什麼是洗錢?

作者:清五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76358/answer/1225041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二更:很多人问这种钱的来历,实际上这玩意说多了一容易被删,二警察叔叔找你喝茶,我就举一例子吧,比如啊,比如,你们注意下你们附近,有什么新开业的水世界、大型景点、影视城,尤其是完全新造的这一类项目么,你看看他们赚钱吗。实际上就是政府在郊区闲着地,然后邀请人来开发,开发商入场投资百分之10、20,然后给政府说我们没钱啦,你看协调地方银行贷款吧,贷出来我们在开发,然后就等于拿了个建设了百分之十的地方+一大片荒草湖畔,让地方拿贷款开始补窟窿,地方不能让这个项目倒啊,而且还是政绩,于是大家都要想办法把这个事儿继续下去。有的就直接夭折了,有的就股份交易出去了,再有的就是卷钱跑了,什么情况都有,你说谁傻,谁都不傻,这就是套路。然后在这种地方,弄个什么音乐节,或者投资个主题电视剧,这不就来了)

其实这个事儿说起来,就如同三国里面,曹、孙、刘或暗流涌动或剑拔弩张,而各类社会公司,则如同一员员猛将,而猛将,则需要趁手的兵器,冷艳锯、长蛇矛、方天画戟,以及...枪,而我,就是一杆顺手的枪。

第一就是投资电影,电影行业制作经费及其不透明,比如剧本撰写,你找A公司写剧本,价格可以是十万,也有可能二十万、五十万,这剧本到底什么水平、会不会火,都无法评判…其他的比如演员、设备等都是同样道理,然后号称投资一个亿的电影,可能实际拍摄经费只有几百万,然后剩下的钱都被洗白、回笼了,至于票房,那都无所谓了…

我前几年时候被人家这么当枪使了一次,后来才知道是洗钱,当时一朋友找我拍一小片,预计规模让我按三十万拍,本着给朋友省钱的原则我花了25给人家拍完,连拍带制作花了俩月,中间这朋友就来探班一次,嘻嘻哈哈的,我还想着心真宽,拍个东西看都不看,然后后来走账的时候制片就私底下找我,说甲方让把账都交了,不用结算,我就觉得味儿不对,一般情况甲方都要再核的,连核算都不核算吗,就去找朋友,结果那会儿才给我说,是某公司过桥资金,根本不在乎拍什么,只要有出处,能看见东西,有交代了就行了,后面都和我无关。把我气的啊,我可是当个事儿干的,耗心耗力的,一群人风吹日晒到头来不过是资本游戏的小卒,连真boss什么样都没看见就完了。最后我问朋友,我说我也不想知道具体什么事儿,我就想听个明白话,我这项目能洗多少钱,我朋友说千把万吧,当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三十万洗一千万……要拿这个预算出去宣传,内行看见不被笑死,那简直是最黑暗的几个月……


(更新内容)
所谓洗钱,必然是和非法收入挂钩的,那么这玩意怎么产生的呢,今天有时间坐下来更新下这块内容,影视行业为什么容易洗钱,其实主要是混乱,不只是我上面提到的这么简单。我举个具体的分例子:

前几年高铁宣传片,号称张艺谋导演,投资1850万,结果后来追查起来,张艺谋这边态度很明确:根本不是他导演的,只是看到片子提了提意见。从此事,便可以见一斑。

具体怎么操作呢,可以这样:比如拍这个片子需要的设备总共50万吧,我偏不买,我租,审计上是摸不到这个漏洞的,因为如果采购设备,那是财政专款要开政府采购通道的,而这种宣传部门的立项是不可能再去采购什么的,所以最终还是走租赁(核算到制作费里),然后设备大大小小几十数百件,我挨个标价,然后核算出来比如一天租赁费用3万,好了,租给你100天(项目多长租期多长就可以,很多电影都是200天、300天的),获利300万,其实这没什么成本的,这300也是左右手倒而已。然后什么艺术指导、特别顾问、挂名编剧、外联制片等各类名目多不胜数。一个常见的电影剧组,从70到250人不等,都没有明码标价,你去造吧,导演1万一天,先来100天的,灯光、摄像等等等等(我用过两万一天的灯光师),说个托大的话,给我一下午,我给你整个1800万的影视预算单就能让你看的一愣一愣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问题,其实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圈内制作经费极其不透明,具体情况就是甲方先委托乙方制作某片,国内基本上没什么影视公司能随时养着一个完整的组,那么就会在社会上招募组成一个团队,乙方为甲方做两件事儿:一,走税,这个有点财务常识的可以给大家普及一下,我就不展开了,第二就是找这个拍摄团队来执行这个项目,一般组成无外乎制片团队、编剧团队、导演团队、拍摄及设备、演员,这个团队就是个临时组织,你今天用的这批场工和群演,明天就不一定是这一批,去过横店的应该有感觉,人山人海。什么几十万一集的剧本,百万的布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什么价格都有。

后来高铁这个被看出来了,然后追责了,果然是有问题,但问题是每年有无数这种片子,只是这个被抓了,其他的呢,反正每年百万级的制作多如牛毛,这就没法估算了。


第二,演唱会,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某些演唱会票特别好找,甚至都是送票,如果这种演唱会不是冠名或者包场,而是盈利的演唱会的话,那九成九是洗钱……一个公司投资演唱会,设立购票点,另一公司大量买票分销,两个公司相互倒票,投资个一二百万,然后洗个几千万票房,最后大家看演唱会都不用花钱…

演唱会这得四五年前了,我们给一个巡演做落地执行,也是被人当枪。

所谓落地执行,是演唱会要在某地开,需要一个本地团队协调本地所有事宜,如宣发、设备、演员食宿、班底、技术、报备、场地等所有的一切,除了宣发,总体执行费给了我们一百上下,需要全都安排好。

这个演唱会是某著名主持人加上几个歌星的全国巡演。我们这边我找了一帮经常做演唱会的老手组了个团,帮他们做地推、宣发、售票,反正一切都是按照正常来,打广告计划,准备铺整个城市的宣传,然后计划出来我去找甲方批预算,那会儿离开票还有一个月,我预计五十先烧一个月宣传然后开票后再烧五十,这样整体操作下来不过200,可以说很合适,结果去了甲方就把宣发费用驳回来了,说只有十万预算你看着花吧,我都懵了,再问就是没钱,没办法啊,那就用票置换吧,这一个月我就拿票置换,什么电视广播门店地推能用票置换的全用票,但是我知道负面效果就是没售票前市面上就会流出关系票,对票房其实很不好,那会儿和甲方是一天一会,我就在会上提,结果甲方都表示无所谓,那好吧就这样弄吧,反正我们只是执行和售票收入不挂钩的。然后开票以后,又给了十万,偌大的演唱会俩月宣传周期就给了二十万,这会儿我就琢磨着不对味了,照这样准赔,演唱会除了冠名就是票房了,我们当时预期不高但是这么弄肯定也有问题,我就给甲方多次反映,宣发力度和售票力度不够问题,甲方表示呵呵,管好你自己就行,我那会儿就心虚,这个圈子就这么小,还是那句话我干砸了人家圈子里得说我本事不行,但是碰见这样的甲方,也无奈。我后来都不敢问票务出了多少票,我怕太惨烈。最终开场前一周,要去看音响线阵的高度和功率(需要结合人数),音响技术就问我,坐多少人啊,要算声音吸收什么的,我咬咬牙,说按八成布吧,管他呢。

然后我回去忍不住问票务组,我说你给我说实话卖了多少,那会儿甲方票务是个小姑娘我天天逗她,她就悄悄给我说:哥你别给别人说,就卖了不到1000张。
我当时就震惊了!!三四万人的体育场,就卖了一千张!!!这太扯淡了吧,显然不对啊!!然后我就有点方,给当时一老大哥打电话,说这个情况,老大哥沉吟了半天,说你来我这儿一趟吧。我直接就去了,然后老大哥就说,这个情况,就是洗钱,最后几天你注意注意票机(打演唱会防伪票专用的机器)在哪,看看怎么出的票。多留心眼。不过别担心有什么问题,因为是执行方,无所谓的,只不过是让人当枪使了。

然后果不其然,最后几天票务他们关起门来把所有票都打出来了……好几万张堆在办公室…
然后就是一片混乱,打出来的票无论标价多少,送人的送人,低价售出的售出,甚至卖10块钱一张,然后要么就是给黄牛,总之就是迅速的把这几万票撒向了市场,当时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随便拿票送票,我手里天天一二百张往外送,简直是狂欢。一结合老大哥说的,我就明白这个路子了。

就是首先立项,宣布作演唱会,然后拿出一百万资金来运作,这时候,成立组委会售票,比如有4万座椅,那么就是(40000X座椅价格)的钱会以合法途径收入进来(售票都是小额,一张票无外乎380、480这种价格),而且无记名、不用身份证,来源完全不可查。当时最好的票是定价2980第一排,然后VIP1980,1098,这种大概5000张(就是演唱会时中心那个区域靠近舞台的),后面的680、580等等,总体票房三千万上下。也就是说,最终花了150万,洗了大概(能推算的)3000万……
最后,演唱会当天座无虚席。
(更新内容:)
关于明星费用,第一个,明星没想象的那么贵,尤其是歌星,可以说和影视明星现在差距很大,国内演唱会出场费过200这个坎儿的,国内不足5人,100这个坎儿的,也就30人上下,大部分的,尤其是一些拼盘(大明星带小明星一堆人),明星都是十万二十万而已,具体的价格这个我也没法说,怕人家明星来骂我,但是真心没那么贵,尤其是一些没有票房号召的,更是如此,再加上几大厂牌都爱做推新人、拼盘、全国巡演,这种一场下来艺人的钱并不多,尤其是和厂牌直接签巡演的那种,定价都是厂牌说了算的。

关于演唱会赚不赚钱,我给各位大老板说,如果某人怂恿你投资演唱会,除了几个特定的票房号召力之外,一听不靠谱的人,直接大嘴巴抽他,迄今为止,演唱会性质也是赌博,赚和赔完全赌明星魅力,你们看着现场人山人海,那都是虚假繁荣,演唱会赔钱的比比皆是,保守估计5成赔钱,再深了就得开新帖子说了,没必要。反正演唱会远远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这个演唱会,为什么说洗钱,其实是资本游戏,我说个复杂点的原理,看个乐就行了,别深究:

我们选一个明星,比如我吧,清五郎大爷,国内一线二胡演奏家,有点眼缘有点人缘,有些疯狂女性老粉丝,然后,一些会玩资本的演出商就参股全国总包的20%,然后再把这些股份分批卖出去,总还是个明星,所以总会有人买单。等演出结束,因为上座率不理想,结算下来赔了钱,参股两成的演出商反倒是高枕无忧,因为股份已经卖出去,赔钱与己无关,赚钱才要重新分账。

演唱会本身就是市场行为,有市场就会有资本,也有些歌手比如一些港台的(尤其是港台,韩国,因为他们娱乐市场起的早,这些亏早就吃过了,市场成熟)全程自己把控,不卖冠名,不要赞助,就是不想被利益集团和资本玩家绑架。但是没有商务合作就很难担负成本,所以在人气虚火的背后,还有资本虚火。一些玩家不生产演唱会,只是演唱会的搬运工罢了。
林林总总,这里面都是经济模型,和洗钱有关又无关,我就不展开了。总之很复杂啦。


再更新一个就是《雷锋的故事》,那个其实不是洗钱。那是套钱。用的是套当地文化产业“动漫扶持基金”,一些地方为了扶持文化发展会有专项金,比如你做动画片,在政府立项,然后只要项目合适,地方就会扶持你,2008到10年是扶持高峰期,具体操作就是你做一分钟动画,当地政府在扶持金里面就拿出比如200块扶持你,最终按照你动画的长度(总分钟数)给你一个钱,雷锋那个就是相互套钱,他以极低价格(比如30块/分)先去套政府扶持(200/分),然后当地政府为了政绩会帮他联系播出渠道,播出渠道打通后,在播出的时候,电视台会买他的版权(央视给他一部分补偿,价格很.低,有几年我记得20~130/分),他两头赚钱,地方赚政绩,央视赚播出时长,三赢,至于内容,谁在乎。那几年催生了大量这种项目,只不过这些年轻的动画人不懂,这只是场政治游戏,而不是真要你画出什么来。很多年轻人开了动画公司,看到政府鼓励动画,并且补贴,大脑里热血翻涌,爱国心与动漫梦一起爆发,原本200/分的成本自己精益求精搞到1000/分的水平,然后赌上一切做,以为能成就一番事业,可惜,都没看明白,政府扶持了一段,觉得没意思,或者又有了新扶持领域了,政策瞬间改变,动漫不再吃香,可惜了那些动漫人,被政策坑的倾家荡产。抱着精致的手稿摇头叹息。大家可以看看这几年火的一些动画,往前推推前几年都有个这种断崖式的波浪,就是这个原因。我一个大学同学就是这样,一腔热血之下组织了30个人的团队,画了两年,然后政府一刀切,扶持不再拨,每月光工资亏空就十几万,结果一年之内破产,负债二百万,十年过去没缓过来。

紐約時報:中國「蘋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