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iPhone供應鏈主要獲利結構

【天下雜誌 2011-11】蘋果決定把新一代處理器A6交給三星代工,台灣廠商還是無緣嚐到蘋果最甜美的部份。根據加州大學和雪城大學三位教授合寫的《捕捉蘋果全球供應網路利潤》中分析,2010年蘋果每賣出一台iPhone,就獨佔58.5%的利潤。拿走iPhone次大塊利潤的,是塑膠、金屬等原物料供應國,佔22%。韓國享有的利潤排名第三,不過也只有4.7%。雖然iPhone的零組件和組裝主要還是靠台商,但台灣享有的利潤比中國還少,只有0.5%。iPad供應鏈,台灣也只分得2%的利潤。

iPhone開賣即使限額、排隊,直到現在,每天仍賣出上千台,但事實是,電信公司從史上最狂賣的手機裡,卻賺不到錢。

消費者會想,「那我每個月付出的一千多元語音及上網費到哪去了?」補貼加上增建頻寬,幾乎花光了這筆收入。用戶和電信公司綁約兩年,靠著電信公司的龐大補貼,一支原價兩萬多元的iPhone4,只賣三千四百元,以賣得最好的方案一三四九元計算,整整一年電信公司從用戶手中收到的錢,都還不夠彌補對手機做出的補貼。

而下載一百億次的數字,更是讓所有電信業者都傻眼,這天文數字擠爆了電信公司提供的網路頻寬。「電信公司是負責提供一條管線,讓客戶直接到App Store上買東西,中間都跟我們無關,賺不到錢,」中華電信行動分公司總經理石木標苦笑說,但是另一方面,「當我們iPhone賣得嚇嚇叫的同時,網路就要再建,頻寬要更大,我們付的成本更高。」

在蘋果的強勢主導下,電信公司幾乎對每支iPhone補貼三百到三百五十元美元,反觀宏達電等手機廠的Android手機,電信公司只需掏出兩百美元補貼。加上iPhone使用者吃掉的頻寬,也是一般Android手機的兩倍。

010年富士康高調宣布調薪後,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在iPhone 4上市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將補貼鴻海的成本。以什麼形式,補助多少,則無進一步說明。但多數代工廠並不樂觀,一名台灣前四大代工廠總監透露,日前美國一品牌客戶來訪,他直接探詢補貼的可能性,答案是,「根本連門都沒有。」

沒有品牌商補貼,代工廠自己吸收成本,還活得下去嗎?一名台灣代工廠董事長十分堅定地強調:「我可以明白告訴你,代工廠在產業鏈中掌握了沉默的主導權。」

「未來,代工廠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整個產業生態系統(eco-system),」一名管理學者強調,「隨著環境改變,要脫去管理的僵固性,跟上時代的變化。」在消費力、代工商自身佈局的幾股力道交錯下,將進入最劇烈、最惶惶不安的陣痛期。
----------------------------------------------------------------
Apple (蘋果)(AAPL-US) iPhone 4S 手機上月開售以來,在全球掀起搶購熱潮,香港每部售 5088 港元。但專家把 iPhone 4S 大解構,發覺它所有零件的總成本,只有 1409 港元。

《星島日報》報導,科技公司 iSuppli 的專家指 iPhone 4S 有些組件較貴,例如觸控屏幕及顯示器的每套成本約 288 港元,但其他零件低至令人不敢置信。他們指出,每部 iPhone 4S 的蓄電池成本只是約 46 港元,因此,下次咒罵電池快速耗電時,要記得它的成本是如此之低。整部 iPhone 4S 手機 (16GB) 的組件總成本約為 1409 港元。

他們指蘋果還需支付運輸、軟件、牌照及專利費等,扣除這些成本後,每部手機仍有不俗利潤。

iSuppli 估計, 32GB 版 4S 的每部組件總成本是 207 美元 (約 1614 港元) , 64GB 版每部組件總成本為 245 美元 (約 1911 港元) 。每部手機的製造費 8 美元 (約 62 港元) 。

另外,蘋果公司上周六開始在全球召回存在電池過熱問題的部分第一代 iPod nano 音樂播放器,並為相關用戶提供免費更換服務。蘋果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技術支持通知說,該公司發現在極少數情況下,第一代 iPod nano 的電池可能會過熱並造成安全隱患,受影響的 iPod nano 在 2005 年 9 月到 2006 年 12 月間售出。

蘋果表示,電池問題的源頭為一家電池供應商,其生產的電池有製造方面的瑕疵。雖然發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極低,但這種可能性會隨電池的老化而增加。去年 8 月,一位乘客的 iPod nano 自燃,導致日本的一列車在上班繁忙時間緊急停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