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5月23日下午4點終於傳來一則好消息,臉書股價止跌回升,來到每股31.93美元的價位,較前一天上漲3%。
不過,《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引用研究機構Dealogic的統計數據,追蹤過去5年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上市案,並比較首次公開上市後3天的股價表現,臉書的下跌幅度居冠。
屋漏偏逢連夜雨,5月23日,3位投資人向美國紐約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控告臉書以及承銀行沒有對外揭露分析師調降營收預測的消息。
5月9日,臉書在一份說明書中表示,愈來愈多使用者轉向行動平台,將使得臉書的廣告營收下降。負責承銷的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高盛(Goldman Sachs)、JP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因此向下修正臉書的營收預測,但臉書與承銷銀行並未對一般投資人公布這項消息。甚至有熟知內情的人向路透社透露,是臉書主動建議承銷銀行的分析師,調降公司的營收與獲利預測。
美國證期會與金融管理局已針對臉書公開上市案展開調查,本周二美國麻州向摩根史坦利發出傳票,要求說明是否有選擇性地透露營收預測下修的消息。就在同一天, 一家名為Glancy Binkow & Goldberg 的律師事務所,代表多位投資人,在加州法院提起訴訟。
世紀IPO的4大教訓
這宗「世紀IPO」,從上週五的風光掛牌,到如今內幕重重,猶如洗三溫暖一般,每天都有意外的驚爆消息。有太多問題值得所有投資人與企業家仔細思考,《時代》雜誌便歸納出這次公開上市案的4大教訓。
1.上市股價被過度高估:研究報告預期臉書的上市將會引發投資人的搶購熱潮,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承銷銀行似乎也跟著沖昏了頭,不斷上修臉書公開上市的股價。臉書財務長大衛‧艾伯斯曼(David Ebersman)甚至在上市前3天,決定增加發行股數25%,這是造成臉書股價連續兩天下跌的主因。
2.現有市值被誇大:如果仔細研究臉書的財報,便可發現臉書的市值同樣被過度高估。臉書2011年的獲利達10億美元,若以現有市值930億美元計算,臉書股票的本益比高達93,相較之下蘋果股票的本益比只有10、谷歌只有12。臉書的股票會不會貴得離譜?
更讓人憂心的是,臉書的營收成長率已開始出現減緩的跡象,遲遲無法獲利的廣告業務更讓臉書的未來多了不確定性。93的本益比數字恐怕又是另一個即將泡沫化的「本夢比」。
3.那斯達克一點也不可靠:臉書掛牌第一天,那斯達克交易系統卻出現大當機,被迫延後30分鐘才開始正式交易。但隨後又發生投資人沒有收到交易完成的確認訊息,交易員無法確認訂單是否有變或取消的狀況,許多投資人因此取消訂單或不再進行交易,因此有投資人一怒之下告上法庭,向那斯達克提出求償。
4.遠離熱門的公開上市股票:這場史上金額最龐大的公開上市案,唯有擁有大批股票的臉書員工、創投公司、投資銀行才有本事玩得起,他們也是最大獲利者。
使用者有功勞,卻沒金錢回報
根據美國《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估計(以每股38美元計算),手中持有股票的臉書高階主管們,在臉書公開上市後個個都成了億萬富翁,以下是他們持有股票的市值總額:
◎創辦人馬克‧祖克伯格:203億美元
◎營運長雪莉‧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15.7億美元
◎科技副總裁傑夫‧羅斯查爾德(Jeff Rothschild):8.33億美元
◎財務長大衛‧艾伯斯曼(David Ebersman):3.75億美元
但是,臉書能有今日的成就,最大功臣是無數位默默無名的個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精算每位使用者對臉書的貢獻價值。若以臉書在5月21日的收盤價33美元計算,臉書的市值約為930億美元。目前臉書的使用者總數已突破9億大關,其中每日活躍使用者(daily active user)人數為5.26億人,因此平均每位使用者貢獻的市值為176.81美元(930億除以5.26億;約台幣5,300元)。
臉書2011年的營收為37.11億美元,其中有85%,也就是31.54億美元的營收,是來自於使用者的資訊,換句話說,每位使用者的資訊平均貢獻價值為150.29美元(176.81乘以0.85;約台幣4,500元)。
然而,臉書上市創造的億萬財富,這群勞苦功高的使用者幾乎沾不上邊。
但同時,使用者對臉書的容忍度也已經達到極限。
真的是受夠了!
愈來愈多使用者產生反感心理,發起了「反臉書運動」(Life Without Facebook),原因就在於:
◎不想繼續假裝:花愈多時間在臉書上的人,愈會認為臉書朋友的生活比自己要好,對自己生活的滿意度也愈低。另一方面,使用臉書的人會愈來愈在乎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貼文與動態:斤斤計較有幾個人按讚、有多少人回應,久而久之也變得刻意要在臉書呈現某種虛假的自我。
◎不想變透明人:我們是否有必要將自己的一舉一動讓所有臉書朋友知道?隨著臉書功能的不斷改良、愈來愈多網站整合臉書平台,我們在虛擬世界的行動,幾乎無所遁形,但卻無力掌控臉書上的訊息會如何被傳散、有哪些意想不到的陌生人會看到我們的訊息。當「分享」的初衷變了調,臉書便成了可怕的隱私入侵者。
◎不想知道太多:另一方面,我們又是否有必要知道臉書朋友的所有一舉一動?朋友們不斷更新動態,這些資訊到底對我們有何意義?這是否也浪費了我們更多時間,在臉書上篩選與搜尋真正有用的資訊?
臉書的未來,似乎問題重重,公開上市之後,真正的考驗才要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