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1999年的產品發表會上,席勒(Phil Schiller)從15呎高的平台上跳下,展示蘋果新的iBook筆電。2007年,他為了示範視訊會議的功能,在螢幕上把自己的臉換成鮑默爾的,但嘴巴是他的,於是在場觀眾聽到微軟執行長宣示:「我愛Mac!」
每個重大產品發表會,蘋果故執行長賈伯斯絕對都親自督軍。但他從來不是1個人在舞台上唱獨腳戲,產品行銷資深副總席勒通常會在旁搞笑,與冷靜、優雅的賈伯斯形成強烈對比。
但下了舞台,席勒絕對不是個小丑,而是賈伯斯重要的左右手。在創造新產品的過程中,他協助賈伯斯處理基本事項:定義目標市場、決定技術規格、定價等。原始iPod上的滑輪介面,是席勒想出來的;當其他主管懷疑iPad的潛力時,席勒大力支持iPad。
研究公司Piper Jaffray分析師孟斯特說,因為席勒的職銜是與行銷有關,大家就以為他只注意廣告告示牌,其實他的重要性遠高於外界的想像。
賈伯斯過世後,席勒除了協助軟體長霍斯托(Scott Forstall)和硬體設計師艾夫(Jonathan Ive)定義新產品外,也負責維繫和app開發商的關係。
他幾乎包辦蘋果一切行銷事宜,包括去年高達9.33億美元的全球廣告預算。他也逐漸成為蘋果的代表性人物,例如在今年的全球開發商大會WWDC上,最重要的產品都由他展示。
根據最近才和席勒討論蘋果未來的人士說法,席勒也明瞭,如果新產品賣得不好,各界就會開始把矛頭對準他。
席勒肩負讓蘋果保持魅力的重責大任。而這個責任恐怕愈來愈難抵抗,因為蘋果如今已是一家市值逾5,000億美元的公司、時時受反托辣斯主管當局監督、且不時捲入勞動條件爭議,已經不是他加入當時的小咖公司。
矽谷資深行銷顧問麥肯納說,當賈伯斯2010年因iPhone 4天線問題提前結束夏威夷假期時,席勒過了個緊繃的周末,與賈伯斯共同擬定應對計畫。在賈伯斯最後1次病休期間,席勒經常到他家出席每周1次的活動,會見廣告公司,改善蘋果的廣告和戰略。
外界經常拿席勒與前老闆作比較。表面看來,2人沒多少相似處:賈伯斯不喜歡運動,席勒卻是狂熱的曲棍球迷;賈伯斯不愛炫富,席勒卻熱中收藏昂貴跑車。但在商業領域,席勒與賈伯斯的看法相當一致,因此在蘋果內部被稱為「Mini-Me」。
1位蘋果前主管透露,席勒和賈伯斯一樣,在選擇新產品或功能時也非常挑剔,因此有個「Dr. No」的綽號,原因是他總是否決他人的創意。
席勒已成為蘋果品牌最堅定的捍衛者。
蘋果前主管透露,產品訊息外洩時,席勒總是主張揪出洩密者。他還參與制定蘋果的開發商規範,該規範寫道:「若你的應用程式感覺像是匆忙拼湊而成…就等著被否決。」
當原本專注於iPhone的Instagram推出Android版應用程式時,席勒立刻捨棄了該產品。
育有2子的席勒也在公司內部扮演警察角色,確保蘋果生態系統免遭色情和其他不良內容滲透,但這也導致蘋果被批評應用程式的審核流程過於嚴格。
席勒和賈伯斯同樣充滿熱情和動力,但最大的問題是他如何把這些元素變成新的創意和產品。根據圈內人說法,許多人擔心席勒的支配慾太強,缺乏足夠的創造力,難以協助蘋果維持優勢。尤其是在行銷領域,有人擔心他的領導方式過於傳統,可能會因為對產品大肆宣揚而破壞蘋果費盡心思建立起的品牌忠誠度。
每個重大產品發表會,蘋果故執行長賈伯斯絕對都親自督軍。但他從來不是1個人在舞台上唱獨腳戲,產品行銷資深副總席勒通常會在旁搞笑,與冷靜、優雅的賈伯斯形成強烈對比。
但下了舞台,席勒絕對不是個小丑,而是賈伯斯重要的左右手。在創造新產品的過程中,他協助賈伯斯處理基本事項:定義目標市場、決定技術規格、定價等。原始iPod上的滑輪介面,是席勒想出來的;當其他主管懷疑iPad的潛力時,席勒大力支持iPad。
研究公司Piper Jaffray分析師孟斯特說,因為席勒的職銜是與行銷有關,大家就以為他只注意廣告告示牌,其實他的重要性遠高於外界的想像。
賈伯斯過世後,席勒除了協助軟體長霍斯托(Scott Forstall)和硬體設計師艾夫(Jonathan Ive)定義新產品外,也負責維繫和app開發商的關係。
他幾乎包辦蘋果一切行銷事宜,包括去年高達9.33億美元的全球廣告預算。他也逐漸成為蘋果的代表性人物,例如在今年的全球開發商大會WWDC上,最重要的產品都由他展示。
根據最近才和席勒討論蘋果未來的人士說法,席勒也明瞭,如果新產品賣得不好,各界就會開始把矛頭對準他。
席勒肩負讓蘋果保持魅力的重責大任。而這個責任恐怕愈來愈難抵抗,因為蘋果如今已是一家市值逾5,000億美元的公司、時時受反托辣斯主管當局監督、且不時捲入勞動條件爭議,已經不是他加入當時的小咖公司。
矽谷資深行銷顧問麥肯納說,當賈伯斯2010年因iPhone 4天線問題提前結束夏威夷假期時,席勒過了個緊繃的周末,與賈伯斯共同擬定應對計畫。在賈伯斯最後1次病休期間,席勒經常到他家出席每周1次的活動,會見廣告公司,改善蘋果的廣告和戰略。
外界經常拿席勒與前老闆作比較。表面看來,2人沒多少相似處:賈伯斯不喜歡運動,席勒卻是狂熱的曲棍球迷;賈伯斯不愛炫富,席勒卻熱中收藏昂貴跑車。但在商業領域,席勒與賈伯斯的看法相當一致,因此在蘋果內部被稱為「Mini-Me」。
1位蘋果前主管透露,席勒和賈伯斯一樣,在選擇新產品或功能時也非常挑剔,因此有個「Dr. No」的綽號,原因是他總是否決他人的創意。
席勒已成為蘋果品牌最堅定的捍衛者。
蘋果前主管透露,產品訊息外洩時,席勒總是主張揪出洩密者。他還參與制定蘋果的開發商規範,該規範寫道:「若你的應用程式感覺像是匆忙拼湊而成…就等著被否決。」
當原本專注於iPhone的Instagram推出Android版應用程式時,席勒立刻捨棄了該產品。
育有2子的席勒也在公司內部扮演警察角色,確保蘋果生態系統免遭色情和其他不良內容滲透,但這也導致蘋果被批評應用程式的審核流程過於嚴格。
席勒和賈伯斯同樣充滿熱情和動力,但最大的問題是他如何把這些元素變成新的創意和產品。根據圈內人說法,許多人擔心席勒的支配慾太強,缺乏足夠的創造力,難以協助蘋果維持優勢。尤其是在行銷領域,有人擔心他的領導方式過於傳統,可能會因為對產品大肆宣揚而破壞蘋果費盡心思建立起的品牌忠誠度。
----------------------------------------------------------------------------------
Apple 高級營銷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的表現
左膀右臂
Apple 的重要產品發佈會總是由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主持,但這卻從來不是他一個人的表演。
菲爾‧席勒長期擔任 Apple 產品營銷高級副總裁。在台上,他經常自毀形象,與光芒四射的喬布斯形成鮮明對比。1999年,為了展示新款iBook,席勒從4.5米高的高台跳下。2007年,他在展示視頻會議功能時,將自己的嘴疊加到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的照片上,代替這位微軟CEO宣佈:“我愛Mac!”
在台下,席勒並非小醜,而是喬布斯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他幫助這位已故 Apple CEO對新產品展開細緻入微的研究:定義目標市場、確定技術參數、制定零售價格。第一代iPod所採用的轉輪界面正是出自席勒的手筆,當其他 Apple 高管質疑iPad的前景時,他卻堅定地支援這款產品。“由於席勒的頭銜是營銷主管,所以大家都認為他的主要工作是搞宣傳。”美國投資銀行Peiper Jaffray分析師基尼‧蒙斯特(Gene Munster)說,“但他的重要性遠不止於此。”
自喬布斯去年10月辭世以來,除了新CEO蒂姆‧庫克(Tim Cook), Apple 內部壓力最大的恐怕非席勒莫屬。 Apple 拒絕讓席勒接受採訪,但本文仍然對十餘名 Apple 前管理人員、商業夥伴和行業分析師進行了採訪,獲得了很多資料。不過,由於擔心破壞與 Apple 之間的關係,很多受訪者都要求匿名。
除了幫助軟件主管斯科特‧福斯特(Scott Forstall)和硬件設計師喬納森‧艾維(Jonathan Ive)確定新產品外,席勒還要管理 Apple 與應用開發者之間的關係。他全權負責 Apple 的營銷業務,包括去年達到9.33億美元的全球廣告預算。不僅如此,他還逐漸成為了 Apple 的代言人,這一點將在6月11日開幕的 Apple 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得以驗証。屆時,席勒有可能主持多數的主旨演講,並有望發佈新款Mac筆記本和最新升級的操作系統。
今年或許會成為 Apple 有史以來新品發佈最密集的一年,先是3月的新iPad,秋天還有可能升級iPhone,年底甚至有望發佈電視機。
性格特質
一位最近與席勒就 Apple 的未來展開過溝通的人士透露,這位營銷主管明白,如果新品無法產生轟動效應,他肯定會備受責難。席勒的任務是保持 Apple 的酷勁兒,但對於這樣一家市值高達535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而言,卻並非易事。更何況, Apple 已經因為反壟斷和用工問題四面樹敵,再也不是1997年那個任人宰割的小綿羊了。
1997年,席勒重返 Apple ,彼時的他已經在Macromedia和FirePower等多家科技公司負責過營銷工作。自那以後,他便成了喬布斯的密友。當喬布斯2004年通過電子郵件將他身患癌症的事情告知全體員工時,席勒是房間里除喬布斯之外僅有的兩個人之一。硅谷資深營銷顧問雷吉斯‧麥肯納(Regis McKenna)表示,當喬布斯2010年因iPhone 4的“天線門”提前終止夏威夷的度假時,席勒用了一個緊張的週末,與他共同起草應對計劃。(麥肯納當時也參與了這一工作。)在喬布斯最後一次病休期間,席勒經常到他家出席每週一次的活動,會見廣告公司,改善 Apple 的廣告和戰略。
無論公平與否,外界經常會拿席勒及其他 Apple 高管與他們的前老闆作對比。表面看來,他們二人沒有多少相似之處:喬布斯不喜歡運動,席勒卻是狂熱的冰球迷;喬布斯不愛炫富,席勒卻熱衷豪車。然而在商業領域,席勒卻與喬布斯高度一致,甚至在公司內部被冠以“Mini-Me”的綽號。一位 Apple 前管理人員透露,與喬布斯一樣,席勒在選擇新產品或功能時也非常挑剔,並因此得了另外一個綽號:Dr. No,原因是他總是否決他人的創意。
席勒已經成為 Apple 品牌最堅定的捍衛者。據兩名 Apple 前管理者透露,當產品信息洩露時,他總是主張揪出洩密者。他還參與制定了 Apple 的開發者規範,該規範措辭非常直白,其中有一句寫道:“如果你的應用感覺像是匆忙拼湊而成……請主動放棄。”當原本專注於iPhone的Instagram推出Android版時,他立刻棄用了這款產品。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還充當了“警察”的身份,確保 Apple 生態系統免遭色情和其他不良內容的滲透,這也導致 Apple 因為審核流程過於嚴格而備受批評。據兒童保護組織Common Sense Media聯合創始人利茲‧珀樂(Liz Perle)回憶,她曾經造訪 Apple ,並向席勒介紹過該組織的電影、應用和其他媒體的評級系統,但席勒卻唐突地回應道:“我只有5分鐘時間,我們這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不過,當珀樂指出 Apple 認証團隊的一些疏忽後,席勒卻與她攀談了兩個半小時。
關鍵問題
席勒與喬布斯有很多相同的激情和動力,但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如何將這些元素變成新的創意和產品。4位 Apple 前管理者表示,很多人都擔心他的支配欲太強,缺乏足夠的創造力,難以幫助 Apple 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尤其是在營銷領域,有人擔心他的領導方式過於傳統,可能會因為對產品大肆宣揚而破壞 Apple 費盡心思建立起的品牌忠誠度。
在喬布斯的領導下, Apple 推出了一系列令人難忘的廣告,例如用線條勾勒出的iPod舞者和“Mac vs. PC”廣告。但 Apple 最近在推廣Siri語音識別功能時,卻在廣告中聘請了眾多明星,這背離了該公司的傳統。廣告追蹤公司Ace Metrix CEO彼得‧達博爾(Peter Daboll)表示,按照 Apple 的標準,這組廣告的確沒有達到預期。由約翰‧馬爾科維奇(John Malkovich)主演的廣告在Ace Metrix的評分僅為559分(滿分為900分)。
“他們很多年沒得過這麼低的分數了。”達博爾說。在某些人看來,這組廣告甚至成了笑柄,因為 Apple 所傳達的使用體驗與實際效果並不相符。甚至有用戶因此向 Apple 發起專利訴訟。但 Apple 否認了指控,並準備積極應訴。
最大的問題在於, Apple 的新品能否滿足市場預期。投資公司Global Equities Research分析師特里普‧喬胡瑞(Trip Chowdhry)表示,與Siri一樣, Apple 在喬布斯去世後為iPad配備的Retina高清屏雖然很好,但還算不上革命性產品。“真正的問題是,他們能否創造一個你我都不曾想到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新市場。”他說,“他們處於巔峰狀態──而當你處於巔峰時,如果不重塑自我,那就只有一條路可走。
Apple 的重要產品發佈會總是由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主持,但這卻從來不是他一個人的表演。
菲爾‧席勒長期擔任 Apple 產品營銷高級副總裁。在台上,他經常自毀形象,與光芒四射的喬布斯形成鮮明對比。1999年,為了展示新款iBook,席勒從4.5米高的高台跳下。2007年,他在展示視頻會議功能時,將自己的嘴疊加到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的照片上,代替這位微軟CEO宣佈:“我愛Mac!”
在台下,席勒並非小醜,而是喬布斯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他幫助這位已故 Apple CEO對新產品展開細緻入微的研究:定義目標市場、確定技術參數、制定零售價格。第一代iPod所採用的轉輪界面正是出自席勒的手筆,當其他 Apple 高管質疑iPad的前景時,他卻堅定地支援這款產品。“由於席勒的頭銜是營銷主管,所以大家都認為他的主要工作是搞宣傳。”美國投資銀行Peiper Jaffray分析師基尼‧蒙斯特(Gene Munster)說,“但他的重要性遠不止於此。”
自喬布斯去年10月辭世以來,除了新CEO蒂姆‧庫克(Tim Cook), Apple 內部壓力最大的恐怕非席勒莫屬。 Apple 拒絕讓席勒接受採訪,但本文仍然對十餘名 Apple 前管理人員、商業夥伴和行業分析師進行了採訪,獲得了很多資料。不過,由於擔心破壞與 Apple 之間的關係,很多受訪者都要求匿名。
除了幫助軟件主管斯科特‧福斯特(Scott Forstall)和硬件設計師喬納森‧艾維(Jonathan Ive)確定新產品外,席勒還要管理 Apple 與應用開發者之間的關係。他全權負責 Apple 的營銷業務,包括去年達到9.33億美元的全球廣告預算。不僅如此,他還逐漸成為了 Apple 的代言人,這一點將在6月11日開幕的 Apple 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得以驗証。屆時,席勒有可能主持多數的主旨演講,並有望發佈新款Mac筆記本和最新升級的操作系統。
今年或許會成為 Apple 有史以來新品發佈最密集的一年,先是3月的新iPad,秋天還有可能升級iPhone,年底甚至有望發佈電視機。
性格特質
一位最近與席勒就 Apple 的未來展開過溝通的人士透露,這位營銷主管明白,如果新品無法產生轟動效應,他肯定會備受責難。席勒的任務是保持 Apple 的酷勁兒,但對於這樣一家市值高達535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而言,卻並非易事。更何況, Apple 已經因為反壟斷和用工問題四面樹敵,再也不是1997年那個任人宰割的小綿羊了。
1997年,席勒重返 Apple ,彼時的他已經在Macromedia和FirePower等多家科技公司負責過營銷工作。自那以後,他便成了喬布斯的密友。當喬布斯2004年通過電子郵件將他身患癌症的事情告知全體員工時,席勒是房間里除喬布斯之外僅有的兩個人之一。硅谷資深營銷顧問雷吉斯‧麥肯納(Regis McKenna)表示,當喬布斯2010年因iPhone 4的“天線門”提前終止夏威夷的度假時,席勒用了一個緊張的週末,與他共同起草應對計劃。(麥肯納當時也參與了這一工作。)在喬布斯最後一次病休期間,席勒經常到他家出席每週一次的活動,會見廣告公司,改善 Apple 的廣告和戰略。
無論公平與否,外界經常會拿席勒及其他 Apple 高管與他們的前老闆作對比。表面看來,他們二人沒有多少相似之處:喬布斯不喜歡運動,席勒卻是狂熱的冰球迷;喬布斯不愛炫富,席勒卻熱衷豪車。然而在商業領域,席勒卻與喬布斯高度一致,甚至在公司內部被冠以“Mini-Me”的綽號。一位 Apple 前管理人員透露,與喬布斯一樣,席勒在選擇新產品或功能時也非常挑剔,並因此得了另外一個綽號:Dr. No,原因是他總是否決他人的創意。
席勒已經成為 Apple 品牌最堅定的捍衛者。據兩名 Apple 前管理者透露,當產品信息洩露時,他總是主張揪出洩密者。他還參與制定了 Apple 的開發者規範,該規範措辭非常直白,其中有一句寫道:“如果你的應用感覺像是匆忙拼湊而成……請主動放棄。”當原本專注於iPhone的Instagram推出Android版時,他立刻棄用了這款產品。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還充當了“警察”的身份,確保 Apple 生態系統免遭色情和其他不良內容的滲透,這也導致 Apple 因為審核流程過於嚴格而備受批評。據兒童保護組織Common Sense Media聯合創始人利茲‧珀樂(Liz Perle)回憶,她曾經造訪 Apple ,並向席勒介紹過該組織的電影、應用和其他媒體的評級系統,但席勒卻唐突地回應道:“我只有5分鐘時間,我們這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不過,當珀樂指出 Apple 認証團隊的一些疏忽後,席勒卻與她攀談了兩個半小時。
關鍵問題
席勒與喬布斯有很多相同的激情和動力,但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如何將這些元素變成新的創意和產品。4位 Apple 前管理者表示,很多人都擔心他的支配欲太強,缺乏足夠的創造力,難以幫助 Apple 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尤其是在營銷領域,有人擔心他的領導方式過於傳統,可能會因為對產品大肆宣揚而破壞 Apple 費盡心思建立起的品牌忠誠度。
在喬布斯的領導下, Apple 推出了一系列令人難忘的廣告,例如用線條勾勒出的iPod舞者和“Mac vs. PC”廣告。但 Apple 最近在推廣Siri語音識別功能時,卻在廣告中聘請了眾多明星,這背離了該公司的傳統。廣告追蹤公司Ace Metrix CEO彼得‧達博爾(Peter Daboll)表示,按照 Apple 的標準,這組廣告的確沒有達到預期。由約翰‧馬爾科維奇(John Malkovich)主演的廣告在Ace Metrix的評分僅為559分(滿分為900分)。
“他們很多年沒得過這麼低的分數了。”達博爾說。在某些人看來,這組廣告甚至成了笑柄,因為 Apple 所傳達的使用體驗與實際效果並不相符。甚至有用戶因此向 Apple 發起專利訴訟。但 Apple 否認了指控,並準備積極應訴。
最大的問題在於, Apple 的新品能否滿足市場預期。投資公司Global Equities Research分析師特里普‧喬胡瑞(Trip Chowdhry)表示,與Siri一樣, Apple 在喬布斯去世後為iPad配備的Retina高清屏雖然很好,但還算不上革命性產品。“真正的問題是,他們能否創造一個你我都不曾想到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新市場。”他說,“他們處於巔峰狀態──而當你處於巔峰時,如果不重塑自我,那就只有一條路可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