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什麼是洗錢?

作者:清五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76358/answer/1225041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二更:很多人问这种钱的来历,实际上这玩意说多了一容易被删,二警察叔叔找你喝茶,我就举一例子吧,比如啊,比如,你们注意下你们附近,有什么新开业的水世界、大型景点、影视城,尤其是完全新造的这一类项目么,你看看他们赚钱吗。实际上就是政府在郊区闲着地,然后邀请人来开发,开发商入场投资百分之10、20,然后给政府说我们没钱啦,你看协调地方银行贷款吧,贷出来我们在开发,然后就等于拿了个建设了百分之十的地方+一大片荒草湖畔,让地方拿贷款开始补窟窿,地方不能让这个项目倒啊,而且还是政绩,于是大家都要想办法把这个事儿继续下去。有的就直接夭折了,有的就股份交易出去了,再有的就是卷钱跑了,什么情况都有,你说谁傻,谁都不傻,这就是套路。然后在这种地方,弄个什么音乐节,或者投资个主题电视剧,这不就来了)

其实这个事儿说起来,就如同三国里面,曹、孙、刘或暗流涌动或剑拔弩张,而各类社会公司,则如同一员员猛将,而猛将,则需要趁手的兵器,冷艳锯、长蛇矛、方天画戟,以及...枪,而我,就是一杆顺手的枪。

第一就是投资电影,电影行业制作经费及其不透明,比如剧本撰写,你找A公司写剧本,价格可以是十万,也有可能二十万、五十万,这剧本到底什么水平、会不会火,都无法评判…其他的比如演员、设备等都是同样道理,然后号称投资一个亿的电影,可能实际拍摄经费只有几百万,然后剩下的钱都被洗白、回笼了,至于票房,那都无所谓了…

我前几年时候被人家这么当枪使了一次,后来才知道是洗钱,当时一朋友找我拍一小片,预计规模让我按三十万拍,本着给朋友省钱的原则我花了25给人家拍完,连拍带制作花了俩月,中间这朋友就来探班一次,嘻嘻哈哈的,我还想着心真宽,拍个东西看都不看,然后后来走账的时候制片就私底下找我,说甲方让把账都交了,不用结算,我就觉得味儿不对,一般情况甲方都要再核的,连核算都不核算吗,就去找朋友,结果那会儿才给我说,是某公司过桥资金,根本不在乎拍什么,只要有出处,能看见东西,有交代了就行了,后面都和我无关。把我气的啊,我可是当个事儿干的,耗心耗力的,一群人风吹日晒到头来不过是资本游戏的小卒,连真boss什么样都没看见就完了。最后我问朋友,我说我也不想知道具体什么事儿,我就想听个明白话,我这项目能洗多少钱,我朋友说千把万吧,当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三十万洗一千万……要拿这个预算出去宣传,内行看见不被笑死,那简直是最黑暗的几个月……


(更新内容)
所谓洗钱,必然是和非法收入挂钩的,那么这玩意怎么产生的呢,今天有时间坐下来更新下这块内容,影视行业为什么容易洗钱,其实主要是混乱,不只是我上面提到的这么简单。我举个具体的分例子:

前几年高铁宣传片,号称张艺谋导演,投资1850万,结果后来追查起来,张艺谋这边态度很明确:根本不是他导演的,只是看到片子提了提意见。从此事,便可以见一斑。

具体怎么操作呢,可以这样:比如拍这个片子需要的设备总共50万吧,我偏不买,我租,审计上是摸不到这个漏洞的,因为如果采购设备,那是财政专款要开政府采购通道的,而这种宣传部门的立项是不可能再去采购什么的,所以最终还是走租赁(核算到制作费里),然后设备大大小小几十数百件,我挨个标价,然后核算出来比如一天租赁费用3万,好了,租给你100天(项目多长租期多长就可以,很多电影都是200天、300天的),获利300万,其实这没什么成本的,这300也是左右手倒而已。然后什么艺术指导、特别顾问、挂名编剧、外联制片等各类名目多不胜数。一个常见的电影剧组,从70到250人不等,都没有明码标价,你去造吧,导演1万一天,先来100天的,灯光、摄像等等等等(我用过两万一天的灯光师),说个托大的话,给我一下午,我给你整个1800万的影视预算单就能让你看的一愣一愣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问题,其实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圈内制作经费极其不透明,具体情况就是甲方先委托乙方制作某片,国内基本上没什么影视公司能随时养着一个完整的组,那么就会在社会上招募组成一个团队,乙方为甲方做两件事儿:一,走税,这个有点财务常识的可以给大家普及一下,我就不展开了,第二就是找这个拍摄团队来执行这个项目,一般组成无外乎制片团队、编剧团队、导演团队、拍摄及设备、演员,这个团队就是个临时组织,你今天用的这批场工和群演,明天就不一定是这一批,去过横店的应该有感觉,人山人海。什么几十万一集的剧本,百万的布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什么价格都有。

后来高铁这个被看出来了,然后追责了,果然是有问题,但问题是每年有无数这种片子,只是这个被抓了,其他的呢,反正每年百万级的制作多如牛毛,这就没法估算了。


第二,演唱会,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某些演唱会票特别好找,甚至都是送票,如果这种演唱会不是冠名或者包场,而是盈利的演唱会的话,那九成九是洗钱……一个公司投资演唱会,设立购票点,另一公司大量买票分销,两个公司相互倒票,投资个一二百万,然后洗个几千万票房,最后大家看演唱会都不用花钱…

演唱会这得四五年前了,我们给一个巡演做落地执行,也是被人当枪。

所谓落地执行,是演唱会要在某地开,需要一个本地团队协调本地所有事宜,如宣发、设备、演员食宿、班底、技术、报备、场地等所有的一切,除了宣发,总体执行费给了我们一百上下,需要全都安排好。

这个演唱会是某著名主持人加上几个歌星的全国巡演。我们这边我找了一帮经常做演唱会的老手组了个团,帮他们做地推、宣发、售票,反正一切都是按照正常来,打广告计划,准备铺整个城市的宣传,然后计划出来我去找甲方批预算,那会儿离开票还有一个月,我预计五十先烧一个月宣传然后开票后再烧五十,这样整体操作下来不过200,可以说很合适,结果去了甲方就把宣发费用驳回来了,说只有十万预算你看着花吧,我都懵了,再问就是没钱,没办法啊,那就用票置换吧,这一个月我就拿票置换,什么电视广播门店地推能用票置换的全用票,但是我知道负面效果就是没售票前市面上就会流出关系票,对票房其实很不好,那会儿和甲方是一天一会,我就在会上提,结果甲方都表示无所谓,那好吧就这样弄吧,反正我们只是执行和售票收入不挂钩的。然后开票以后,又给了十万,偌大的演唱会俩月宣传周期就给了二十万,这会儿我就琢磨着不对味了,照这样准赔,演唱会除了冠名就是票房了,我们当时预期不高但是这么弄肯定也有问题,我就给甲方多次反映,宣发力度和售票力度不够问题,甲方表示呵呵,管好你自己就行,我那会儿就心虚,这个圈子就这么小,还是那句话我干砸了人家圈子里得说我本事不行,但是碰见这样的甲方,也无奈。我后来都不敢问票务出了多少票,我怕太惨烈。最终开场前一周,要去看音响线阵的高度和功率(需要结合人数),音响技术就问我,坐多少人啊,要算声音吸收什么的,我咬咬牙,说按八成布吧,管他呢。

然后我回去忍不住问票务组,我说你给我说实话卖了多少,那会儿甲方票务是个小姑娘我天天逗她,她就悄悄给我说:哥你别给别人说,就卖了不到1000张。
我当时就震惊了!!三四万人的体育场,就卖了一千张!!!这太扯淡了吧,显然不对啊!!然后我就有点方,给当时一老大哥打电话,说这个情况,老大哥沉吟了半天,说你来我这儿一趟吧。我直接就去了,然后老大哥就说,这个情况,就是洗钱,最后几天你注意注意票机(打演唱会防伪票专用的机器)在哪,看看怎么出的票。多留心眼。不过别担心有什么问题,因为是执行方,无所谓的,只不过是让人当枪使了。

然后果不其然,最后几天票务他们关起门来把所有票都打出来了……好几万张堆在办公室…
然后就是一片混乱,打出来的票无论标价多少,送人的送人,低价售出的售出,甚至卖10块钱一张,然后要么就是给黄牛,总之就是迅速的把这几万票撒向了市场,当时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随便拿票送票,我手里天天一二百张往外送,简直是狂欢。一结合老大哥说的,我就明白这个路子了。

就是首先立项,宣布作演唱会,然后拿出一百万资金来运作,这时候,成立组委会售票,比如有4万座椅,那么就是(40000X座椅价格)的钱会以合法途径收入进来(售票都是小额,一张票无外乎380、480这种价格),而且无记名、不用身份证,来源完全不可查。当时最好的票是定价2980第一排,然后VIP1980,1098,这种大概5000张(就是演唱会时中心那个区域靠近舞台的),后面的680、580等等,总体票房三千万上下。也就是说,最终花了150万,洗了大概(能推算的)3000万……
最后,演唱会当天座无虚席。
(更新内容:)
关于明星费用,第一个,明星没想象的那么贵,尤其是歌星,可以说和影视明星现在差距很大,国内演唱会出场费过200这个坎儿的,国内不足5人,100这个坎儿的,也就30人上下,大部分的,尤其是一些拼盘(大明星带小明星一堆人),明星都是十万二十万而已,具体的价格这个我也没法说,怕人家明星来骂我,但是真心没那么贵,尤其是一些没有票房号召的,更是如此,再加上几大厂牌都爱做推新人、拼盘、全国巡演,这种一场下来艺人的钱并不多,尤其是和厂牌直接签巡演的那种,定价都是厂牌说了算的。

关于演唱会赚不赚钱,我给各位大老板说,如果某人怂恿你投资演唱会,除了几个特定的票房号召力之外,一听不靠谱的人,直接大嘴巴抽他,迄今为止,演唱会性质也是赌博,赚和赔完全赌明星魅力,你们看着现场人山人海,那都是虚假繁荣,演唱会赔钱的比比皆是,保守估计5成赔钱,再深了就得开新帖子说了,没必要。反正演唱会远远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这个演唱会,为什么说洗钱,其实是资本游戏,我说个复杂点的原理,看个乐就行了,别深究:

我们选一个明星,比如我吧,清五郎大爷,国内一线二胡演奏家,有点眼缘有点人缘,有些疯狂女性老粉丝,然后,一些会玩资本的演出商就参股全国总包的20%,然后再把这些股份分批卖出去,总还是个明星,所以总会有人买单。等演出结束,因为上座率不理想,结算下来赔了钱,参股两成的演出商反倒是高枕无忧,因为股份已经卖出去,赔钱与己无关,赚钱才要重新分账。

演唱会本身就是市场行为,有市场就会有资本,也有些歌手比如一些港台的(尤其是港台,韩国,因为他们娱乐市场起的早,这些亏早就吃过了,市场成熟)全程自己把控,不卖冠名,不要赞助,就是不想被利益集团和资本玩家绑架。但是没有商务合作就很难担负成本,所以在人气虚火的背后,还有资本虚火。一些玩家不生产演唱会,只是演唱会的搬运工罢了。
林林总总,这里面都是经济模型,和洗钱有关又无关,我就不展开了。总之很复杂啦。


再更新一个就是《雷锋的故事》,那个其实不是洗钱。那是套钱。用的是套当地文化产业“动漫扶持基金”,一些地方为了扶持文化发展会有专项金,比如你做动画片,在政府立项,然后只要项目合适,地方就会扶持你,2008到10年是扶持高峰期,具体操作就是你做一分钟动画,当地政府在扶持金里面就拿出比如200块扶持你,最终按照你动画的长度(总分钟数)给你一个钱,雷锋那个就是相互套钱,他以极低价格(比如30块/分)先去套政府扶持(200/分),然后当地政府为了政绩会帮他联系播出渠道,播出渠道打通后,在播出的时候,电视台会买他的版权(央视给他一部分补偿,价格很.低,有几年我记得20~130/分),他两头赚钱,地方赚政绩,央视赚播出时长,三赢,至于内容,谁在乎。那几年催生了大量这种项目,只不过这些年轻的动画人不懂,这只是场政治游戏,而不是真要你画出什么来。很多年轻人开了动画公司,看到政府鼓励动画,并且补贴,大脑里热血翻涌,爱国心与动漫梦一起爆发,原本200/分的成本自己精益求精搞到1000/分的水平,然后赌上一切做,以为能成就一番事业,可惜,都没看明白,政府扶持了一段,觉得没意思,或者又有了新扶持领域了,政策瞬间改变,动漫不再吃香,可惜了那些动漫人,被政策坑的倾家荡产。抱着精致的手稿摇头叹息。大家可以看看这几年火的一些动画,往前推推前几年都有个这种断崖式的波浪,就是这个原因。我一个大学同学就是这样,一腔热血之下组织了30个人的团队,画了两年,然后政府一刀切,扶持不再拨,每月光工资亏空就十几万,结果一年之内破产,负债二百万,十年过去没缓过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